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2009-04-08 08:37胡向东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老师教育

胡向东

摘要:面对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三雏目标。语文教学将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应该重新改革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

一、转变“先生”这一观念

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授的内容由老师决定,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知识,不管学生快不快乐,无视学生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我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说:“我是秦安二中的老师,我的思想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和学生靠拢,我不要做学生眼中的先生,而是要做学生中的‘娃娃头。在我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渐地在思想上成熟起来,在知识上丰富起来。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每一堂课我都这样提醒自己,所以每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也教得轻松快乐。

二、赏识学生,使其信心十足

由学生过来的我深知。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尚在成长的孩子,他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按照我们心中预定的好学生的标准去发展。我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让小朋友互相寻找、互相称赞,给他们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我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的一面。我相信他们能慢慢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朝著好的方面去发展。

三、学生就是课堂上的“演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就是一个引路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虽然大多教师都知道这个理论,却不能把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下来,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的字词学习中,我是这样落实这一理念的。课前让学生预习,首先读准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搞懂生字词的意思。上课后,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次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积累的生字词;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这些生字,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读准每一个宇音;第三步,学生朗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语句;第四步根据自己对字词的理解说一句话。这样,就这一板块的内容,老师教得很少,整个过程就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很轻松,教师也不感觉累。

四、训练学生大胆地说

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也是语文教学的弱点。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说话教学贯穿其中。刚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时,不在乎学生说的对、错。只要每个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其实,学生要站起来说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教师此时就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对错。接下来就是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做有些迂腐,但在语文教学中,这却是很关键的一步。这能使学生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说清一句话。然后可以给他们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认识、见解。最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见解写下来。长期这样训练下来,你会发现学生的说话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秦安二中教研的一个课题,利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然而很多老师感觉到。每节课教学内容太多,平常根本没有时间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才用。他们把小组学习看成是一种形式。诚然,新课改后的教材容量的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师用好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感到它并不是一种形式。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合作,那么老师就要给予详细地指导。长期训练下来,你会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时能明确地分工合作,而且每个小组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宇音,读通每一句话。那么有的小组会采取一个人一自然段地读,有的小组会采取齐读,有的小组会采取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其他三人认真地听,同时给读者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

六、学生的互评、自评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前的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很少让学生互评、自评。学生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对彼此也比较熟悉,学生之间的评价可能比老师的评价更客观、真实,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自评能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对于一个不经常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时,我让学生来对他说些什么时,学生这样说:“你以前是一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但你今天主动站了起来,这说明你有了勇气,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拿出你的勇气来,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我相信,这些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上都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探索,我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还要注意: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失控。因此,在日常教学备课时,课堂设计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台,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台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学习心境,养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

3、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毋庸置疑,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有的教师把课件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画面转移了,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其实,只有阅读课文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试想一下: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学生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感悟能力呢?

因此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下,我们一线教师要坚持进行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出崭新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又要运用智慧,避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误区,群策群力,运用集体的智慧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小语教学搞上去。

的思维,真正把知识学“活”。

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负有造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合格人才的重任,具体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贯穿在所有学科教学中的一根红线。我国国土辽阔,山河壮丽,人口多,资源丰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t做“四有”新人,立志振兴中华。

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民,消灭了饥饿,创造了奇迹。我国能够发挥大国优势,集中财力、资源和人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我国工业部门齐全,增长迅速,在世界经济申的地位大大提高,钢、原油、煤、化肥、布、水泥等产量都上升到世界前列。我们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针对各地的资源优势,建立各种基地如能源基地、商品粮基地等,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扩大、加强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思,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提供了保证。

五、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

地理为思想性很强的教材,尤其是在向青少年进行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中占有独特忧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富饶、美丽的国土、山川形势和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雄心壮志。借助讽刺性、幽默性很强的漫画,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深刻领悟漫画的寓意,告诫同学们:有些人陶醉于“地大物博”,干着毁林开荒的蠢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耕地逐年减少,水资源严重污染,使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并结合实际让学生揭露周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种种不良行为,逐渐形成爱护资源的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处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捡起身边的废纸废铁,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折花草树木,这就是爱校爱国、保护环境的具体表现。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开展第二课堂,如组织环境漫画展,通过校园的展览,使我们身边更多的孩子懂得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发展,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生态平衡,都必然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从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活生生的热爱生活就得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环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要靠我们双手来治理和保护,教学中就应该挖掘德育内容,把握好教育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激发学生为中华繁荣昌盛、为地球之清洁美丽而努力学习。

猜你喜欢
语文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