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2009-04-08 08:37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田园风光田园诗陶渊明

王 艾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长期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回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平淡自然率真生动意味深远情理浑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宇元亮,浔阳柴桑人。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四十一岁时,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终身不复仕。

陶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向往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毫无欺诈的社会,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的人生,喜爱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顶应自然的人生理想。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著整个社会上层,寒门庶士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虽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白安“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陶渊明的归隐,使他与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有所区别,而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使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又让他感到生活的充实。由于陶渊明的隐居经历和大量的田园诗,钟嵘在‘诗品)中给他冠以“隐逸诗人”的称号,奉他以“隐逸诗人之宗”,其诗风之响摹者,后世几成风气。陶渊明的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在现存的一百二十多首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居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而且,由于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较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从彭泽县令解职归田后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是诗人对和平田园的吟咏。在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图中,蕴含着朴素的自然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置身在大自然怀抱里悠然自得的写照,对陶然自乐的隐居生活的歌唱。“菊”是高洁的象征,”采菊”表明诗人品格的高尚:“南山”即“庐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比两句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暗示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在这类描写村民生活的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叙述劳动体会和艰苦生活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沽我衣”写出了早出晚归、沾霜带露劳动的辛苦,劳动后的愉快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陶渊明田园诗在表现方法上,多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但这并不意味若平淡无味。这种平淡自然并非没有艺术的提炼。这种提炼是很见工力的,不是表面上的雕琢,而是诗人在长期的感受中提炼的结晶。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冀”宇,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第二是率真生动。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使诗歌有了新鲜真实的内容。陶渊明一生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追究率真,所以他率真的个性在诗里表现得比较突出。既使是点染几句田园风光,也是他质朴真切的感受,使人既领略田园景色之美,又能看出他高尚的人格和率真的作风。如《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归真返朴“。“归真返朴”,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在艺术上,作者用白描手法,真实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第三是意味深远。指的是陶诗深有寄托、含意深厚、意在言外。他常把眼前生活与人生意义的探讨相联系,为了保持高尚的节操志趣。他连个人身名和人生意义也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和志趣,远远超出于世俗之上,形诸吟咏,就自然透出超逸旷远来。因为从宇面看,它似乎平淡无奇,然而意蕴兴味却极丰厚,所以苏轼说它“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如前所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问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中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构成宁静安谧的境界。诗人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崇高。所以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第四是情理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他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八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诗人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再现农村的田园生活,体现出平淡自然,真实生动,意味深远,情理浑融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田园风光田园诗陶渊明
田园诗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打造心灵居所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水乡记忆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