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是关尹子教射,编入语文教材。原文如下: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心里总是有话想说,寓言的道理说清楚了,学生明白了寓言的含义。可我自己又明白了什么?
从一个教师角度去思考,去想想,教学中的我——老师该怎样学习关尹子那样的教师。
教师应该如何学习关尹子的教学方法呢?
孩子的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内容,使孩子从小能适当地自我估计,具有自信心,有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具备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首创精神。
第一: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增强自信心。
关尹子教学也谈不上怎么教。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子,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子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那还不行。”关尹子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只有“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子的原因吗”话语不多,粗略一看,没有教学方法,认真读读,真正领悟到了,教师教导学生关键是怎样让学生去创造,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的锻炼机会,从而领悟生活、知识的奥秘,增加自信心。
在学校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像孩子的父母一样,怕学生做不好,生怕学生不明白,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情包揽,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给孩子知识,该给学生思考时,不让他们思考,该让孩子们自学时,怕他们“这”,又怕他们“那”,总想让学生“这”也懂,“那”也明白,把老师自己懂得的知识全部一股脑儿复制给孩子,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创造,只想有“现成的”东西,养成懒惰的习性,结果就“这”也不晓得,“那”也不清楚。老师们常常怨恨自己的学生没有思考的习惯,没有自学的精神,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作茧自缚。
自己授课累了,嗓子哑了,就是学生不明了。怪学生笨,说学生呆,其实是我们老师错了。关尹子他不像我们现在的老师,他没有具体教学列子怎样去学,只有“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的教导。他没有我们那么累,学生列子学箭成功了,正是这样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摸索的机会的教导方式,才让列子真正懂得了射箭的奥妙和哲理。
从学生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第二:给学生自学总结习惯,悟出其道理。
引导自学是关尹子型的课堂结构。寓言故事后一层意思是: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是怎样射中靶子的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别忘记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列子学习了三年,自学了射箭的技术,懂得射箭的技巧。
其实自学、观察、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学习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而且学习层次越高,越依赖于自学,自学的意义也越重要。要想将知识变成体系,形成系统,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晰明了。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学生都应当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学会观察方法。同时还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关尹子教列子学习射箭,就是让学生在摸索、探讨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知识的特征。关尹子对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因为它强调的是对列子的自学能力的训练,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把讲堂变成学堂”的教育理想,从而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陈万宏,教师,现居湖南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