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王菲演唱的苏轼作品《明月几时有》,创设情境)
一、导入
由背景音乐引出课题的主人公苏轼,千年古词,至今犹唱,苏轼诗词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了解苏轼,和学生们一起走近苏轼。用“我们当中有谁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回顾初中课文《核舟记》,由其中有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可推断苏轼可能是络缌胡子。另外讲述苏轼与苏小妹间的趣闻,可知东坡脸长。(“脚踪未出香房内,额头先到画堂前”“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然后展示苏轼图片。
二、引题
继续以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可能会答出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教育家、发明家)。
用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句统一学生的看法(展示图片)“他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那我们就看看这个被林语堂称为‘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他一定有很多成就,但我们对他的了解、认识更多是通过什么渠道?(学生会答出诗文、教材),因为他写了很多的作品,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那我们以前学了他的哪些作品?现在我们就一起回想一下他的作品。(展示图片诗词文赋)(学生回忆苏轼的作品)
三、忆析
对诗词进行归类,从中找到诗词的特点。由于散文和赋我们知道得不多,因此侧重点放在诗词方面。
说到诗,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唐诗,唐诗更多的是力求表现生活场景,记录生活乐趣,我们提到唐诗就会想到喝酒、种地、聚会、思念,所以唐诗给我们的印象是重情趣。宋诗是在唐诗后发展起来的,宋朝有了程朱二位理学家,或者是唐诗把生活中的情趣写光了,宋诗就更多的表现一种对生活的深思,对人生的一种认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所以宋诗更多的愿意表现理趣。苏轼的诗在宋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苏轼的诗中既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生活乐趣,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思哲理,因而我们说苏轼的诗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应该能答出是“情趣与理趣同在”)。苏轼的诗留到现在的有二千七百多首,词有三百多首,但我们大多时候提起苏轼时想到的是他的词,提到苏轼我们就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但他的婉约词也一点不逊色于柳永等婉约大家。苏轼词中既有“会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感伤,所以他的词风特点是(婉约与豪放兼容)。而散文与赋体文我们平时遇到不多,今天就不多谈了。散文我们在高一时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石钟山记》,在那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学生能答得出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那是一篇记游的文章,但作者在平常的记游过程中也能找到生活的哲理,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深思的苏轼。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他是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图现苏轼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独具一格的诗画——《枯木怪石图》。
归结苏轼的成就
“诗——“苏黄”
词——“苏辛”
散文——“唐宋八大家”
文学理论——“行云流水”
绘画——“朱竹”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
书法——“宋四家”
育才——“苏门四学士”
水利____苏堤
饮食____东坡肉、东坡汤。
四、评析
分析苏轼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来分析,告诉学生苏轼的一生受到很多的不公正的待遇,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被贬路程最长,被贬次数最多的一位文化名人,但我们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最多的感情是什么?是伤感,落没?还是一种豁达、乐观、开朗?(各持己见)。他的作品中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慧,也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凉,更有“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无奈,那么他作品的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为什么会这样?了解苏轼的身世与经历。
家庭:父亲是著名散文家,母亲是明大义的女子——程氏。
爱好:他本人幼年时喜欢《庄子》。
朋友:成年走入仕途后多次被贬,在黄多年里又与和尚佛印来往密切。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苏轼作品中的复杂的感情态度。
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儒家乐天知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感召,在其潜意识中发挥着一以贯之的主导作用。
道家主张无小为,有大为,他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崇尚自然,在政治上“不尚贤”。
佛家的普渡众生,大济苍生的思想又让苏轼在从政时更多的关心百姓。
儒释道三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交替出现才导致了他作品中情感的复杂性,但这三种思想毕竟不是平起平坐而是有所侧重的,从我们遇到的诸多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的思想更多的是豁达、乐观、旷放,可见他的思想中是儒学占上风的,而道与佛则让他在仕途失意时尽情地解脱内心的苦闷,所以当他遇到人生困境时就会感慨人生如梦,而感慨后又梦想着建功立业,想着天下人民。因而苏轼仕途失意但却豁达,命运坎坷乐观,我们回顾历史上与苏轼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或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江而死;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尘世;或如贾谊、柳宗元抑郁而终。但不幸的经历中只有苏轼,履险阻如平地,视功名如浮云,乐天知命,随缘自适,“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正是有了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才让苏轼一生达观,也正是有了释道二义才使苏轼在多次的不幸中自强不息、旷达洒脱的生活下来,他的这种态度至今仍有着积极地教育意义。
纵观苏轼的作品技巧炉火纯青,诗文才气贯天,思想博大精深,人格光芒万丈。苏轼一生想着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儒家思想警惕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苏轼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诗词文赋,名言警句,更有他达观,开阔的心胸,让我们也如苏轼一样在生活的多次困境中中自强不息、旷达洒脱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因苦难而焕发光彩。
五、拓展
如果苏轼现在就出现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苏轼,我想对你说
苏轼,我想对你说
苏轼,我想对你说
(学生活动)
作业:我与历史名人对话是高考作文题,今天的作业是把你与苏轼的对话形成文字。
下课,播放《大江东去》配乐朗诵
马玉杰,女,黑龙江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