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阜阳的英雄到全国的过街老鼠,裘祖贻在三个月时间里坠落深渊。2006年10月31日,他以自杀的极端方式,为“欣弗”事件死亡名单添上了最后一个名字。
裘祖贻自戕于租住的简陋房屋内,只留下了分别给单位同事、妻子、儿子及小孙女的4封遗书。“请同事们帮我安排,我随欣弗而去。”在这之前,他曾是英雄,用短短两年时问,拯救了一个濒于破产的企业,并使之成为阜阳当地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也就是后来导致他自杀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裘祖贻20岁即进入阜阳制药厂工作,上世纪80年代已是分管销售的副厂长,其后一度离开。2002年,这家药厂被华源集团兼并,仍然继续亏损。
裘祖贻在当年3月再次出山,力挽大局。“他应该是华源历史上市场意识最强的老总。”华源药业高层评价。药厂的口号变成了“以销售为主体”,销售部几乎成为裘的办公室。
2001、2002年,阜阳制药厂连续亏损超过1099万元。2003年,华源药业亏损350万元。2004年,其赢利已为120万元,一天销售的柠檬酸七八十吨、输液产品二三十万瓶。
华源药业主打的两大类产品是输液产品与柠檬酸。在其输液产品中,有30多个门类,其中欣弗市场最好,其销售量占到18%,但盈利能力占到28%,是公司的摇钱树。
即便在全国的几十家“欣弗”同类产品生产厂家中,华源药业也是做得最好的。当其“欣弗”出现问题后,全国26个省发现了问题产品,市场占有率可见一斑。
华源药业底子是国企老厂。信誉不成问题,而且其“欣弗”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就强。但同类产品厂家不断的价格战,使华源药业维持其竞争力越来越困难。
华源药业“欣弗”2006年的市场价格高达38元,但其出厂价,只有区区两块二。一度以“把质量作为市场制胜的法宝”为训诫的裘祖贻,开始向行业潜规则低头。
2006年7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称,华源药业在生产“欣弗”过程中,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按“劣药”论处。
以增加数量来弥补单品利润下降,华源药业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
2006年6月之后的两个月内,全国已有16个省区,报告使用其“欣弗”造成不良反应病例93例,死亡11人。
裘祖贻随后被撤职,但因“欣弗”后续处理问题,其以带罪之身参与管理。“欣弗”受害者人群却在不断增加,至10月底,登记讨要赔偿或说法的已超过400例。
华源药业的母公司此时因连年亏损,正在ST帽子下苦苦挣扎。华源药业职工超过8000万元的集资款,更让身无一职的裘祖贻备受煎熬。而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华源并购阜阳制药厂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实质利益,有的只是报表的压力和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作为华源旗下几乎惟一的盈利点,裘祖贻压力决不仅仅来自于对员工的责任。
裘祖贻自戕,最终得到了员工的同情,甚至愿意“用一个亿来换裘总”。他们认为,裘祖贻是一个悲情英雄,平时最重承诺,这次其确实有错,但输给的是行业的混乱,他是这些行业潜规则的受害者,但也是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