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如何避免官司

2009-04-07 03:24黄德华
新闻前哨 2009年3期
关键词:三鹿消息来源舆论监督

黄德华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呼声的反映,决不是记者个人的权利,它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成为特殊公民。那种以舆论监督为卖点,单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企图一鸣惊人,提高影响,而忘记自身责任的行为,将陷入哗众取宠的陷阱。

关键词舆论监督官司避免

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舆论监督报道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率先曝光三鹿企业名称的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坚守记者的职责和职业操守,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推动了政府部门介入、调查、问责和整顿。

一连串的采访和分析同时指向了三鹿奶粉,职业敏感让他感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他多方采访核实,经过思考、困惑和挣扎,最终决定还是点出三鹿企业的名字。为此,他在所有当事人的采访中都全程录音。在写稿时。他既对各方被采访者的声音、表态全面均衡布局,又在行文中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对于三鹿强调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回应,差不多一字不落地照登。主标题既点出问题又留有余地,“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两行副题充分反映各方的情况,“不知是否冒牌产品豫赣鄂等也有同样病例样本已送国家鉴定机构;三鹿集团称产品‘没有质量问题甘肃省卫生厅今天介绍调查进展”。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议论,运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对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进行报道,以促进其转变的监督方式。实际上,舆论监督的概念要比批评报道的概念更为广泛,批评报道只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记者而对监督性报道,不可避免地有着种种顾虑,除了报道不能有丝毫差错之外,可能会面临官司、影响媒体广告经营等也是记者要考虑的因素。新闻媒体忠于职责没有因噎废食,努力提高采编本领,加强防范,增强舆论监督的能力,扩大媒体影响力。“有活力的报纸不会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并加以解释。它有雄心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它有为正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它喜欢揭发丑闻。它会为改善健康措施、提供纯净食品、增加邮政储蓄所、检举腐败政客和为公众事务的改善而奋斗。”

一、增强法制观念,全面公正,提升公信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同时,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法制、纪律还不是很健全,它的修改、完善往往有一个滞后期,还有被钻空子的缝隙。再加上有的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物欲膨胀,见利忘义,增加了各种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T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新闻媒介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做好社会瞭望。做好舆论监督重要但是很难,它面对的各种邪恶势力和陈俗习惯,往往不配合,甚至制造各种阻力。

新闻讲求时效。新闻事件一旦发生,记者要快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才能保证媒体在第一时间传递新闻信息。但监督报道特别是批评性报道,除了迅速传递信息,还要努力减少纠纷、避免官司、减少被动。

为此,一是保证消息来源。舆论监督一定要有新闻来源,不要无中生有,要真实客观,用事实说话。基本事实是真实的,关键情节是真实的。二是保持中立。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纠纷一时还难以判定谁是谁非,有些争议很激烈,这时舆论监督报道更要保持中立,不要偏向哪一方,要充分反映各方的观点。三是避免评论。不要在监督报道中发表评论,更不要下结论性的评价。评论容易产生武断、容易产生偏向、容易引火烧身。如果要进行评论,一定要仅限于各方意见的表达,不宜用过于煽情的语句组织耸人听闻的情节,从而造成新闻审判。报道与评论要分开。报道说的是事实,是客观的,而评论是个人看法,是主观的。法律对报道和评论的要求不一样。报道要真实、可靠,评论要公正、公允,与公共利益有关。四是保护名誉。一些报道由于内容的不当或过失,造成伤害他人或单位的名誉等合法权益,从而损害了他们的真实形象。五是尊重隐私。将隐私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利益加以保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立法的进步。个人信息、个人生活、私人领域、个人私事等,未经当事人允许,不宜公开报道。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公共权力。

二、建立核实核对制度,杜绝侥幸,增强生命力

新闻活动遭到阻挠的事时有发生,记者被打和新闻官司的高发,因为在我国还没有新闻法或记者法。对于舆论监督的采访,记者不同于司法人员,也没有任何行政力量可以借用,所以搜集材料的难度会有所增加。一些报道南于占有材料不够全面,又急于发稿,难免存在一些瑕疵,甚至引发被采访单位或人员投诉、起诉。防止失实、不当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对所报道的客观事实进行证实。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做好调查取证。在上交稿件的同时,上交有关文件、录音、采访记录等。编辑、把关领导对模糊的事实一定要核对。核对不清楚的稿件就是要扣压下来,等核对没问题了再发稿。报社要建立起防范失实、侵权的制度,要注意保全相关证据,包括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特别是重大的纠纷报道材料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用,减少日后的被动。记者采访舆论监督报道最好不要单兵作战,以免无法找到证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原则。

三、树立与人为善,留有余地。做大亲和力

新闻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呼声的反映,决不是记者个人的权利,它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lT作,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成为特殊公民。那种以舆论监督为卖点,单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企图一鸣惊人,提高影响,而忘记自身责任的行为,将陷入哗众取宠的陷阱。

第一,坚持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善良的,是为了促进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和谐。2007年1月23日福州一报纸报道《小混混毒打威逼少年偷盗》。消息说这两个少年“小偷”是被四五个年轻人毒打、逼迫才去偷,初次出手偷窃摩托车锁时就被抓获。民警对他们教育后,将两人送回了家中。然而消息旁还配了不小的照片,虽然图片中两个人的眼睛部分已作技术处理,整个脸部还大体能看出来。既是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又是被胁迫。这种图片刊登于大众传媒,还能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继续生活?

第二,坚持有错就改。新闻报道难免发生错误。发现错误。就及时纠正。当人家找上门。不要坚持自己的错误或理由,积极对话寻求调解,诚恳道歉。有错必纠尽快更正,取得谅解避开诉讼。

防范失实、新闻侵权,美国新闻自由记者委员会提供了一些指导方法:“彻底核查消息来源。尽可能独立地进一步证实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消息来源可能与调查对象有宿怨,因而出于自己的目的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匿名消息来源,如政府雇员,在面对诉讼时可能会消失或撤回所说的话,不要总是相信来源是正确的。不要让某人是否是公众人物或政府官员的意见影响你进一步证实报道准确性的决定。……要特别注意准确地重述所获得的有关逮捕、调查和司法程序的信息。编辑时要谨慎。确保报道不要因匆匆忙忙修改而传递错误信息。虽然报道的正文解释了整个报道,但还是要注意可能带有诽谤性的标题和插图文字说明。确保用来激起读者兴趣的新闻广告和肩题不带有误导性和诽谤性。……查核信中确凿有据的陈述,就像你在查核新闻中的陈述一样。在使用含有不诚实行为、不道德或其他令人讨厌的特征的词时要特别敏感,不管是在已经发表的报道中还是写在笔记空白处的评论中。”

猜你喜欢
三鹿消息来源舆论监督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