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雅
在北京望京新城中,居住着已故书法大师罗丹的亲侄子——罗钟。一间客厅、一间卧室、一间工作间,这就是罗钟在北京的家。走近屋内,除了墙上分别用“罗丹体”、隶书和草书书写的作品外,就是主人自身散发出的墨香之气。
罗钟,号云烟居主。1944年出生于厦门。圈中名人、圈外凡人。如果仅凭借伯父罗丹亲侄子的身份,罗钟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罗钟从小对书法就有浓厚的兴趣,他常常一边悉心揣摩伯父的运笔落墨,一边在心中反复酝酿行云流水般的神韵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如今,罗丹书法在罗钟手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也有了自己的风格。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两幅八尺作品“魏行书郑板桥题画诗自谴”和“罗丹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齐白石曾言“学我者死,似我者生”。那么,只有保持对艺术的一腔热情,才能赋笔墨“以写我心”的灵魂。对此,罗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从伯父周围好友处取经。他除了研习书法和诗词外。对音乐和舞蹈也情有独钟:拉过小提琴、弹过吉他、跳过华尔兹、获过国际舞奖。广泛的兴趣,不仅丰富了罗钟的文化素养,还给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灵感。
有趣的是,罗钟左右手都能创作。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罗钟坚持右手写“罗丹体”、隶书,左手写草书。罗钟对记者表示。坚持左笔草书,因为草书反映的是内心平静与不平静的交替过程,可以由平静写到不平静,也可以由不平静写到平静。右手过于熟练。手还来不及思考就已挥毫完毕。对于草书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境界,只能借助左手来书其空灵心境。他认为:“草书创作应多些感情的发挥,少些理性的羁绊,右手过于熟易流滑产生习气而堕俗格,左手虽生,但顺乎自然,故无矫揉造作之媚态,能达到稚拙厚朴、返朴归真的效果。而且左笔取逆势。易得中锋,任心腕之交应,常能新意自出。”
此外,“功性兼修”为艺之道是罗钟的座右铭,他自己也是“功性兼修”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功是书法家笔墨功力的坚定基础,性则是对文化及品性的修养。观其作品,不论是一向为世人所熟知的隶书,抑或是素有家庭装饰美名的“罗丹体”行书,还是一个时期以来罗钟为之倾情研磨的巨幅大草,无不呈现与众不同的夺人风采。无论是充盈着的强烈视觉冲击力,还是字里行间荡漾的浓厚书卷气和庙堂气,在罗钟的书法作品中,总能让人沉浸在一种或庄严或飘逸或洒脱的意境之中。罗钟现任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高级顾问、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