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山市中医院 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00)
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现阶段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据报道目前我国死于冠心病的人数约30万/年。所以对冠心病治疗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现将近年来益气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近年在冠心病研究中发现一些客观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吴传中[1]认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血脂、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关系密切。气虚血瘀的现代医学有研究证明,气虚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关系密切,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反映血液在脉管中的流动及形态的改变[2]。周中山[3]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冠心病心血瘀阻型属高凝血状态,从而为益气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了依据。从临床看,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心气虚的表现如气短、乏力、心悸等较明显。王硕仁等[4]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对心气虚证的判定和客观化认识有较高的敏感性,左室收缩功能对之则有较高的特异性,表明冠心病患者心气虚的实质为左心功能低下。现代有研究显示气虚血瘀的形成与血脂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易宇明[2]研究表明血脂的变化(尤其是三酰甘油的升高)与气虚的形成有关。何剑平等[5]研究发现TG的含量除血瘀证外其他各型均高于对照组,TC含量唯独痰瘀证高于对照组,LDL-C含量气虚证、阳虚证及痰浊证显著高于对照组。
梁煜等[6]认为在众多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关键,是根本病理改变,在其基础上可兼挟痰浊、气滞等病理改变。张明雪等[7]认为心发生病变气虚是基础,其他如寒凝、痰浊、气滞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寒凝、痰浊、气滞均可导致或加重血瘀。周文泉等[8]发现冠心病心绞痛以劳累诱发者多见,劳则气耗,气虚则血运无力而瘀,提示气虚血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杨徐杭[9]认为气虚血瘀是基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其形成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气血阴阳失调是基本;脾胃运化失常是重要环节;肾精亏虚,心肾精血不互滋生,影响血运是根本要素。
中药主要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冠脉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不同途径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10],从而对冠心病治疗产生积极作用。近年许多学者在治疗冠心病中医气虚血瘀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宋崇颂[11]认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方法是益气化瘀,而益气化瘀法最主要的是益气,故极为重视补气药应用,认为益气药起到的是以补为通的作用。蔡冬梅等[12]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型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电图ST-T段恢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减少和房室传导阻滞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文波[13]用益气活血法与山海丹胶囊对照观察治疗,心电图、血脂等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张国印等[14]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与西药组比较,运动耐受性有效率93.3%,高于西药组的70%。马跃龙等[15]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首乌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益气化瘀法作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实验研究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幸志强等[16]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内源SOD、GSH-PX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血清LDH活性的作用,通过抑制自由基介导的细胞膜损害,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减轻心肌损伤。黄芪有较强的补气益气作用,宗秀芝等[17]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抑制血小板高调蛋白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雷燕等[18]观察益气活血法组方的愈心痛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犬血浆内皮素和血清NO的影响,发现愈心痛胶囊可明显抑制犬急性心肌损伤时CPK的溢出,降低血清CPK活性,保护心肌细胞膜,使心肌免受缺血性损害。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冠心病其本为心气虚弱,气血失养,其标为有形或无形之邪扰动(瘀血、痰浊、气滞等),气虚血瘀是为各证病理基础。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认识,尤其在益气化瘀法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更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益气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可以在调节患者血脂,改善心肌供血,改善血流变,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抗凝血,减轻患者心肌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今后对冠心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应时刻抓住其气虚血瘀之根本,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探索,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及预防导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1]吴传中.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形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1):64-165.
[2]易宇明.冠心病气虚型与血瘀型血液流变学24 h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特征的初步研究[J].湖南中医,1994,10(3):48-49.
[3]周中山.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7):360-361.
[4]王硕仁,赵明镜,吕希莹,等.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8):457-460.
[5]何剑平,李小敏,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探析[J].辽宁中医,1998,25(11):505-506.
[6]梁 煜,林代华,王 清.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J].医药学刊,2003,21(4):885-886.
[7]张明雪,车红花,常艳鹏.从气虚血瘀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J].中国中医药报,2007,16(11).
[8]周文泉.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学探讨:附42例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1980,11(12):24.
[9]杨徐杭,汶医宁,杨天成.冠心病血瘀证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5,26(7):676.
[10]陈凤萍.中药治疗冠心病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6):444-445.
[11]宋崇颂.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探讨补气药在益气活血治则中的地位[J].辽宁中医,1987,14(5):42.
[12]蔡冬梅,殷胜利,吴伟康.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中NO含量的改变[J].现代医学,2004,32(1):25-28.
[13]王文波.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108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5):213-215.
[14]张国印,黄 斌,刘家军,等.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J].湖北中医,2003,25(1):26-27.
[15]马跃龙,靳 伟,陈素辉.丹参首乌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30例[J].中医研究,2007,20(4):53-54.
[16]幸志强,曾旭初,易春涛.丹参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5):287-288.
[17]宗秀芝,于 晶.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J].吉林中医药,2008,28(8):601.
[18]雷 燕,刘建勋,尚晓泓.愈心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犬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杂志,1996,5(5):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