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重庆工商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还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各个部落将自己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画成图像,作为各自部落的标记,即“图腾”。“图腾”纹开始刺刻在人身上,称“文身”。后随着麻、毛、丝等衣物的出现,就将刺在身上的“图腾”纹样,刺绣在衣服上。春秋战国时,“衣必文绣”,刺绣在服饰的应用上已很普遍。明清以后,各地方生产的刺绣品,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以其独特的面貌著称于世。此时刺绣工艺已发展成熟形成了苏、湘、粤、蜀四大著名地方绣种派别,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刺绣艺术奇葩。
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湘绣逐渐将国画传统特点引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至清末民初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创新,使湘绣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粤绣也称“广绣”。宋元时期广州港的繁荣促进了粤绣工艺的飞速发展,粤绣品就开始输出国外。 粤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民族民间艺术的影响,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绣品主要取材于龙凤、花鸟等,图案构图饱满、均齐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富丽堂皇。在针法上具有“针步均匀、纹理分明、处处见针、针针整齐”的特点。在种类上粤绣可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三类,品种包括戏服、厅堂装饰、联帐、采眉、挂屏和各种日用绣品等。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清代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蜀绣也称“川绣”,它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绣品的种类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除此之外,在中华数千年刺绣文化发展中也产生了许许多多乡土风格的刺绣艺术,它们也是中华刺绣艺术园地中盛开的芬芳花朵,散发着民风习俗、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巴渝民间刺绣就是优美纯朴的乡土刺绣艺术的代表。在研究探讨其图案、色彩、针法的民俗风格特征及其文化蕴涵过程中,逐渐开启了蕴藏在真实生活中却又濒临失落的民俗艺术宝藏。我们看到那来自民间融汇生活又自然天成的美的形式中,包含着生活与自然相融、大俗与大雅相谐的民俗气质。让我们领悟到巴渝大地的丰饶与厚实,以及大地之上那蓝天白云的高雅与超凡,这些都是地处山地的巴渝乡民的生活真实空间与存在,理解到那份感受和创造的朴实与雅丽共生的心灵律动。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植根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其间凝结着至尊与至善的人性——创造生活的永恒追求。
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民俗特征突出的表现在:刺绣存在表现的方式上和刺绣图形纹样的造型上。
巴渝民间刺绣制作于普通乡民百姓日常的被服用具之上,它是伴随着生活实用而存在的。
刺绣制作主要是在服装、被面、床单、帐幔、枕套、鞋帽、背娃带、背包等之上,这些巴渝地区人们世代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用品用具,其制作样式、穿用习惯都是民风习俗的典型载体或体现。制作于上的民间刺绣更是巴渝地域自然条件与人文历史的图形化艺术化的创造性表现,是最流行最普遍的民间装饰艺术,它的装饰点缀更进一步的增强了被服用品的民俗艺术品位,突出了巴渝民俗文化在被服用具上的表现。巴渝民间刺绣艺术的表现方式特点就是:融汇于生活的艺术,依附于实用的审美。
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民俗特征最显著的表现在图形纹饰的创意上,表现在创意对象、寓意、造型风格和布局结构等方面。
首先,图形纹饰创意对象中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巴渝民间刺绣中最为常见的植物图形有:松、竹、菊、兰、葡萄、牡丹、莲花、月季、蔷薇、紫藤、葫芦、梅花、桃、桃花、杨柳、芦苇、毛草、满天星、林芝、水草等;动物图形有:锦鸡、蝴蝶、天牛、鸦雀、松鼠、鸳鸯、梅花鹿、鹤、金鱼、蜜蜂、蝙蝠等;其它还有山石、房舍、花瓶、麒麟等图形。这些图形纹样几乎全是来自于生活与自然中的真实对象,既普通平凡又亲切熟悉。其中有些动、植物在巴渝山地非常多见,在“蜀绣”图纹中则少见,而“蜀绣”中最著名的“芙蓉鲤鱼”图形在巴渝民间刺绣中却没有发现。可见刺绣图形纹样来源于创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其中展示着乡土地域不同的景况与特色,它们是生活亲历中美好事物的概括和象征,是舒畅心情的追忆和寄托。
第二,图形纹样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巴渝民间刺绣中想象、意念性形象不多。唯一的一个麒麟纹样是属于虚构想象创造的形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庆祥瑞的象征形象,用以表达祈福的愿望。除此而外并没有龙、凤等一类神圣、尊贵的意念想象性的图形纹样,由此更反映出巴渝民间刺绣的本质特征——乡土平民化,免去了帝王将相、专治豪强享有的霸气、独尊、显贵的象征图形,表现出纯净的民风世俗。
第三,图形纹样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巴渝民间刺绣图形中的鸳鸯、梅花鹿、鹤、蝙蝠、花瓶、牡丹、桃等事物,具有表达传统民间对美好生活企盼的象征意味,是祈求恩爱和睦、福禄寿喜、平安富贵等象征和愿望的艺术表现。表达了民间最普通的对富裕安康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世俗理想。
第四,图形纹样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巴渝民间刺绣图形完全忠实于对象事物本身的自然形态,用手工临摹描绘而成。图形中松枝、梅桩、花草、锦鸡、蝴蝶、天牛等造型都沿袭其固有的生存姿态,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化艺术性处理而更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它是创作者长期用直觉的眼光观察生活与自然,并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诉表达的由衷的赞美。使描绘的图形表露出难以掩藏的自然天真的情韵。
第五,图形纹样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从结构上看,巴渝民间刺绣最主要的特点是视觉中心点构图方式,由此生发出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等结构图形,反映出追求视觉满足的多重堆砌倾向的民俗结构风格。另外还表现出规范几何形结构,如菱形、四边形、圆形构图等,同时在规范结构中又有富于意味的变化,由此又使巴渝民间刺绣艺术具有了结构稳定、变化有序,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的理性结构风格。这就使得巴渝民间刺绣艺术图案形结构具有一种雅俗共谐且感性与理性、自由与限定相混沌模糊的特殊韵味。它的“俗气”表现在构图形式的满、实、稳、匀的充满感性的多点堆积。而“雅质”则体现在理性的规范几何形构图和图形中有规律、有依据的变化;体现在结构图形描画表现的婉约多姿、生动灵巧和轻盈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