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藉《江村经济》构想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2009-04-05 13:40于强
关键词:江村学派知识分子

于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依藉《江村经济》构想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于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针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作者认为有必要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之外探讨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或者进一步说,构建经济学的中国学派;进而分析“中国学派”的三个基本因素,即经济学家群体、差别性的经济学思想和丰富的学术资源;最后提出,通过学习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所体现的注重分析方法、强调社会结构以及担负社会责任等,将为构建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奠定必要的基础。

经济学;中国学派;江村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时,“强调传统力量和新的动力具有同等重要性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生活变迁的真正过程,既不是从西方社会制度直接转渡的过程,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1]5-6中国近现代最基本‘国情’之一就是西化和本土化的长期并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脱离实际。[8]17-18

一、转型期中国对本土经济学派的召唤

现代中国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农经济、君主政体和儒家传统相互交织的社会结构支撑了中国秦汉以来两千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前现代史的基本特征,到了近代,经东西交流、碰撞及本土社会的反思与革命,这个自我维系的结构松动了,洋务运动奠定了工业经济的初步基础,国民革命则直接捣毁了君主政体。现代中国见证了历史传统的全面崩解,在推动工业化建设和塑造共和国的同时,在五四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革命实现了对儒家传统的全面扫除,中国引入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社会构想,在新的地层上几乎重建了自己的历史。

自“五·四”运动以来,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传播了近一百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传统。社会主义是旨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消灭剥削、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社会思想和制度安排。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础。后来,前苏联把全面的计划管理模式列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回顾社会主义建设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几乎全面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和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遭遇失败,社会主义中国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以市场经济、宪政体制和原罪宗教为核心结构的相对发达的现代西方社会,为实现民族再崛起,中国克服意识形态的束缚,历史性地选择了市场经济模式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经济社会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非常难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加剧城乡分化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之政策偏斜和再分配功能的虚弱,社会两极分化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严重。总的来说,“在我们中国,现在已经不是选择哪条道路的问题了,而是怎样更顺利地在这条大家已经选择了的道路上前进。问题这样提出来,就要求我们去观察在这条道路上还有什么障碍和怎样消除这些障碍。[1]25摆在面前的问题迫切需要知识界积极探索和给以解答。中国的问题自有其历史与现实的特殊性,欧美经典教科书上的理论不足以很好地阐释和解决中国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中国问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问题期待着来自本土的解答,而提出这样的解答是离不开一套符合中国实际且自成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从一定意义上看,我们需要一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二、经济学中国学派的必要条件

一个独立学派的形成至少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方面要有具有较强共通性的专家群体,另一方面要能通过这个群体发展出差别性的专业思想。

经济学家群体是经济学特定学派的基础,无学人则无从孕育学派。目前,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显学,“经济学帝国”在中国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是一个正在上升阶段的“帝国”。全国有很大一批人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经济学院系据说是高校各类院系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就有了第一批经济学家,其中有自学《资本论》起家的,也有在欧美国家学习西方经济学回国的。八九十年代是经济学发展的比较迅猛的时期,这个阶段,很多海归派投身经济学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事业的繁荣。总体上看,我国已经有了较大数量、较高水平的经济学研究者队伍。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术风气和严谨统一的学术规范,经济学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研究)多偏重政策分析,较少有深入的理论探讨,经济学家彼此相轻,短时间内似乎无法整合形成团队力量。

差别性的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特定学派的核心,无思想则无从认定学派。就特定学派而言,其经济学思想概括地讲,应包括基础假设、核心理论、政策主张、研究方法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说学派思想的差别性,其实就是说它的特殊性。如果一个学派的思想没有差别性,不能够同其他学派的思想在相当大程度上区别开的话,那么,这个学派就不存在,至多是个“伪学派”。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经济学思想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一直比较保守,还没有深入的理论建构,西方经济学发展较晚,现在还基础处于消化吸收阶段,虽有些较好的成果,多还仅是应用型的。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甚至突破,但综观全局,我们还都远没有从基础假设、核心理论到政策主张、研究方法形成系统的差别性的思想。

转型期中国提供了经济学研究十分可贵的学术资源。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连续千年历史文明并且正在经历较全面转型的社会,其本身就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难得的对象,转型社会和转型经济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发挥经济学的解释和对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当今中国的经济学家是非常幸运的,如果有天分并能执著探求的话,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型经济社会体里,一群经济学家所能展现的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已经具有了发展形成一个经济学学派的基础性条件,较大规模的经济学家队伍和方兴未艾的经济学研究都在朝着一个逐步精良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是中国,是中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局势,是中国经济社会变局划下的印痕。我们最需要的有一种典范力量,推动促成良好的学术规范、知识分子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关怀,使中国经济学家成为一股整体力量,使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在谋求解释和解决本土经济社会问题中不断发展和深入,最终达到较高的水准并形成别样的风格。

三、依藉《江村经济》构想本土经济学派之可能

20世纪30年代末,《江村经济》在英国出版了,费孝通先生以此开创了乡土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江村经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与剖析以及作者表现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都是我们今天进行经济研究需要认真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从《江村经济》中学到好的研究方法、路径和治学态度,并能够积极付诸实践,那么,具有较强共通性的专家群体和由他们发展出的差别性的专业思想就是可以期待的事情了。换句话讲,经济学中国学派的构想就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首先,要学习《江村经济》以田野工作方法和比较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

当前,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以一定理论框框为前提,限于逻辑分析和数据分析,缺乏参与式实际调研过程,因此,研究结论和实际情况之间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天,我们需要摆脱形式主义从理论前提出发的认识方法的束缚,而从人们的实践出发去认识中国。”(黄宗智,2005)而《江村经济》所使用的田野工作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正是目前我们所缺少和需要的。“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社会科学离不开社会调查。”(费孝通,2000)形式化分析固然可以反映精致的思维过程,但是围绕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深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社会背景,这种了解和认识不是通过形式化分析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有一个坚实、进入式的调查过程,一个使用田野工作方法的过程。六十多年前,为了解开弦弓村的情况,费孝通调查了当地的地理状况、经济背景、人口情况、婚姻家庭制度、财产继承制度、亲属关系、户村管理体制、生活消费、职业情况、计时系统、劳动组织与土地制度、桑蚕养殖与合作工厂的变革、贸易和金融问题等十分具体和周全的方面。他说,像研究江村经济所进行那种“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对当时中国经济问题宏观的研究是“一种必要的补充。”(费孝通,1939)从当前经济研究的情况看,实地调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它应该成为经济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而不只是其他方法的补充。

其次,要学习《江村经济》,在进行经济研究时始终保持对社会结构的高度关注和清醒认识

研究经济问题不能脱离社会因素,一定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社会交往关系甚至人们的心智模式、行为方式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活动形成渗透性的影响。按照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解,经济和社会是一体的,经济行动是社会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如此。经济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嵌入在特定社会关系当中,它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国经济根生于中国社会这个复杂背景当中的,脱离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恰如其分地解释中国的经济活动。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正是循着由社会而入经济的思路展开研究的,他进入农村生活,参与性地观察农村社会的家庭活动、土地状况、社交礼仪和工业试验等许多方面及其细节,把认识江南农村作为前提,在对农村社会有了总体性认识的基础上,才入手讨论农村经济问题;在讨论经济问题时,他也没有忽略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更没有将经济问题从整个农村社会中剥离出来当作独立的主题。《江村经济》对经济社会问题的一体化分析的研究路径,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沿着这样一条路径,我们就可以将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转换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丰富的学术资源。

其三,要学习《江村经济》所映射出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分子应到是社会良心的集中代表者,知识分子的道德关怀和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学理解释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合法性支持。知识分子的可贵性首先在于其社会责任感,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才能够保持其独立性、正直性,才能够理性地运用其知识资源为社会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知识分子是真理的探求者,但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才能够掌握真理。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1939)在为《江村经济》一书写的序言中指出:“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当学者被迫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的需要时,科学便出卖了。”当知识分子放弃了社会责任感时,他要么成为失心的流浪者,要么失格的政治奴仆。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地位举足轻重,知识分子是沟通民间社会和集权政府的主要依藉,由于知识分子多是从民间社会成长起来的,在国家和社会的矛盾中,他们多被看作是民间道德力量的代表,被赋予可期待性的砭时弊甚至对抗暴权的功能。当前,知识界功利主义思想很重,社会责任感十分淡薄,学术研究常常迎合各种政治和商业口味,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引导功能也在逐步弱化。在经济研究方面,丧失自我、代人说话的经济学家数不胜数,严肃认真的学者和严肃认真的经济主张则少得可怜。我们急需费孝通先生渗透在《江村经济》中那样一种社会责任感,保持高度的社会关切,深入诊断经济社会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的进步。

四、结语

中国经济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和成就,我们所缺少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对经济和社会问题一体思考的分析路径以及扎扎实实的研究方法,而这些恰恰是《江村经济》所能给予我们的。马林诺夫斯基(1939)说:“研究历史可以把遥远过去的考古遗迹和最早的记载作为起点,推向后世;同样,亦可以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从《江村经济》出发,我想象到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轮廓,我希望这不是由于戴了某种有色眼镜的结果,我更希望,有一天,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轮廓逐渐清晰,变得真实,而那时,如果有人愿意回溯经济学中国学派的源流,他沿着死去的和活着的历史,想必能够找到费孝通先生和他的《江村经济》,并在有关严肃而认真的评论中给予他们合适的位置。

在西化和本土化间的持续张力中,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因其重要性、独特性、复杂性和不明朗性,为经济学界、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学界提供了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不可多得的真实环境。如能借鉴《江村经济》的研究理路,重视田野调查方法,深入社会问题研究,担当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那么,我相信,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将会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费孝通.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0(1):37-51.

[2]汪和建.社区经济社会学的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1 (6):37-43.

[3]何炼成,丁文锋.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J].经济学动态,1997 (7):6-15.

[5]周长城,汤姆R.伯恩斯.当代欧洲经济社会学:现状和研究主题[J].社会学研究,1998(2):22-34.

[6]李林艳.交易秩序的多重面向——寻访新经济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2005(2):198-217.

[7]朱国宏.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对话:意义及其可能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39-43.

[8]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2):3-14.

[9]埃维纳·格雷夫.经济、社会、政治和规范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与经济意义:中世纪后期两个社会的状况[A].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72-116.

[10]韩毅.比较经济体制研究的新方法: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77-84.

[11]韩蕾蕾.微型社区研究的范本——《江村经济》再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105-106.

(责任编辑:朱德东)

Chinese School composes economics based on Jiang Village Economy

YU Qiang
(Graduate School,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102,China)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lemma in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s economy,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a unique analysis method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lassic economics,in other words,building Chinese School of economics. Three basic factors of Chinese School such as economist group,different economic thought and rich academic resources are analyzed.The author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by learning analysis method in Mr.Fei Xiaotong’s Jiang Village Economy, emphasiz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hinese School of economics.

economics;Chinese School;Jiang Village Economy;socialism;market economy

F011

A

1672-0598(2009)02-0020-04

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05

2009-02-18

于强(1975-),男,辽宁省大连人,汉族,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公共行政和宏观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江村学派知识分子
魅力南江村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