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理论定位和思想渊源

2009-04-05 13:37王小岩
关键词: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

王小岩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纵观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最具影响力、最有特色的批判话语之一。作为一种批判话语,法兰克福学派始终定位于对20世纪遭遇文化危机的人类境遇的关注,有着自己独特的批判风格。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博采众长,对其他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批判体系:他们弘扬了马克思学说的批判精神,他们同现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进行着愉悦的对话,他们试图为西方美学救世思想在其总体革命道路的设计中确立一席之地。

一、对20世纪文化焦虑的敏锐反映

“二战”之后,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并使现代化成为一切不发达民族的主导性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和人的异化等负面效应,使生存于技术世界中的现代人面临着深刻的文化危机。这种文化危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经济、政治、权力、技术、宣传、道德、家庭等不再表现为直接的、赤裸裸的外在强制力对特殊阶级和阶层的统治和压迫,而是通过技术理性整合成一种无所不在的、渗透到一切生存领域中的、总体性的、内在的操控和统治机制;二是文化的统治所形成的物化和异化在某些方面不同于马克思所描写的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压迫和统治的传统劳动异化,它不仅仅是某些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是越来越表现为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对于这一现象,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了两种发展趋势, 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对人的控制不断加强, 人们丧失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批判和否定能力, 成为只知道追求物质商品享受的“单向度的人”, 整个社会则成为无对立面的社会。弗洛姆则认为马克思低估了异化的力量和异化的持久性,“历史在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中只作了一个更正。马克思相信,工人阶级是最异化的阶级,因此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必然要从工人阶级的解放开始。马克思的确没有预见到异化已经变成为大多数人的命运,特别是那部分人数愈来愈多的居民的命运,这部分人主要不是与机器打交道,而是与符号和人打交道。说起来,职员、商人和行政官吏在今天的异化程度,甚至超过熟练的手工劳动者的程度”。[1]弗洛姆认为,人在生产领域、政治领域和人际关系中的异化,又使得人们在消费领域去寻求精神的慰籍,把感官消费当作人生的目的,从而导致消费的异化。人的这种总体异化状态使弗洛姆感叹:“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2]

针对现代人的这种文化困境,现代西方各种哲学和文化思潮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和批判,建构了各种文化批判理论。其中,以霍克海默 、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占据了十分独特和重要的地位。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的“单向度理论”和“大拒绝”战略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以巴黎“五月风暴”为代表的、席卷全球的青年学生和工人的反抗运动中得到了共鸣,被众多反抗生存文化困境的现代人所接受。

二、对马克思学说批判精神的弘扬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真正体现了哲学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本质,他的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基本理念,而是以对人之生存的本质性的、批判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为根基的:推翻和扬弃“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这种文化批判精神正是马克思学说的巨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马克思学说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前现代的人类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和自然主义文化精神,而且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社会机制和理性精神的深刻批判,如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盲目的运动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的分析、关于劳动的异化的批判等。

法兰克福学派极力弘扬人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本性,强调人的实践对于人的存在和人的世界的基础地位,深刻批判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物化力量和异化力量。他们指出,虽然异化理论是马克思针对19世纪人类的存在状况提出的,但它在20世纪并没有过时。如列斐伏尔认为,“异化理论和‘全面的人’的理论仍然是对日常生活批判的指针”。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20世纪异化对人的束缚与统治已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转向各种普遍的、异己的文化力量对人的自由的束缚,因此,他们的批判理论从本质上讲是以异化理论为依据的文化批判理论。这种批判理论主题直接涉及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深层问题,因此更具深度和彻底性。

三、对现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的现实参考

20世纪针对现代人的文化危机而展开的文化批判不是某种理论偶然的独白,而是众多关切人的生存的理论流派的共同呼声,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潮都对现代人的深陷文化危机的生存境遇进行了的剖析和批判。从尼采、克尔凯郭尔等少数敏感思想家的呐喊,到20世纪著名社会学家韦伯、生命哲学家齐美尔、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精神分析学家费洛伊德、历史哲学家汤因比、斯宾格勒、雅斯贝尔斯等文化批判的群情激昂,再到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声势浩大的存在主义运动,文化批判构成了20世纪人类精神和人类思想演进的最亮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家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根本立场,另一方面对其他一些批判性的理论思潮采取一种接受、消化,为我所用的姿态。例如,马尔库塞之所以是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于它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批判性改造。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核心是“里比多”(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全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驱力”是里比多,因而,人的行为和心理基本上是由某种神秘的先天主观的心理因素——本能的欲望冲动决定的。他认为:人类文明是与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没有关系的,它不过是欲望遭受压抑的产物。当人的欲望遭受压抑,无法满足而升华时,它就转向其他出路。所以,社会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压抑是文明不可逆转的代价。马尔库塞认为,文明有作为由压抑本能而发展起来的事实问题,但是,在生物学和历史中,都没有要求永远如此的法则,只有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有可能满足人的需要而无须压抑它时,压抑才变成了不合理的时代错误。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所说为建立和维持文明所必需加诸于本能的压抑叫做“基本的压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搬掉了经济匮乏设置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之后,这种压抑就成为多余的了。他把这种压抑叫做“多余的压抑”,正是由于“多余的压抑”的存在,才使得社会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对个人进行全面的控制,使个人不再成为是自主的,个人的能力发挥不再是正常自由的。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工业是“多余压抑”的产物。通过把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相结合,马尔库塞从爱欲与文明的角度批判了现代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

四、对现代西方美学救世思想的改造

法兰克福学派体现着批判性对话和交流的开放特征,在设计革命道路时非常偏重现代西方的美学思想。如马尔库塞的“感性解放”革命道路的设计深受西方美学——又称“感性学”的影响。“美学”在西方哲学中兼有“感性学”之称,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美学传统,似乎都是把与感性相关的事物作为美的根本属性。他们为了解决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本能的对抗,致力于以审美为中介弥合二者的分裂。因此,西方哲学、美学的传统主题之一就是把审美本体化,并把感性作为人类的希望。席勒把感性作为人性的基本构成要素,认为文明史就是人的本能感性受到压抑和异化的历史。他指出文明的弊病是人的两种基本冲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间的冲突,完整的人性应是这两种冲动的和谐统一,但事实上这两者彼此分裂,无法统一,唯有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才能使他们达到统一,在游戏冲动中,完满的人性得到了自由实现。而这种基于游戏冲动的活动就是艺术和审美,人唯有在艺术和审美中,才能达到这种自由,达到人性的完满实现。马尔库塞接受了席勒把艺术和审美视为人获得解放的道路的思想,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引人们走一条艺术革命、艺术解放的道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艺术已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新左派”必须充分挖掘艺术的解放潜能, 把革命推向物质需要彼岸的整个领域, 把艺术革命作为人类总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艺术审美救世主义作为其理论解决方略, 应该说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乌托邦色彩, 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他们的理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坚决捍卫, 看到他们对西方人自由、解放之路的一片苦心和孜孜追求。

综上,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批判体系,它是对20世纪文化焦虑的敏锐反映、对马克思学说批判精神的弘扬、对现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的现实参考、对现代西方美学救世思想的改造。我们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为丰富、最为系统、最为深刻的文化批判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对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20世纪人类的文化焦虑、文化危机和文化反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 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67-68.

[2]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370.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2017法兰克福车展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