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分析

2009-04-03 09:48任冬梅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

任冬梅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校长信息素养与信息化理念、信息化规划与软硬件及技术支持、信息化资源利用与管理、信息化评估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五个维度入手,分析徐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6-0020-0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Technology Leadership)的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实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实施情况怎么样?校长的信息化理念如何?是否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否竭力为师生创建信息化教学支持环境?是否建立并执行一定的技术使用目标和规章制度?是否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应用?这一系列问题都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开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证研究迫在眉睫。徐州市的教育和经济水平在全国都有一定代表性,选其为个案,有一定普遍性和说服力。

二、调查内容和方式

1.调查目的

以徐州地区为着眼点,分析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施现况,挖掘其中的问题,找出制约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的掣肘因素。从而提出提高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可行性建议,进而推动徐州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2.调查对象

确定了两类调查对象:一类是中小学教师,在2008年5月到9月期间,利用中小学教师函授、教育硕士面授、徐州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市级公开课这四次机会,共发放问卷600份;另一类是中小学校长,通过分层次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16所学校进行实地访谈。

3.调查内容

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参考、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有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者版),确定了问卷的五个维度:(1)校长信息素养与信息化理念;(2)信息化规划与软、硬件及技术支持;(3)信息化资源利用与管理;(4)信息化评估、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5)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为提高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测,根据参与预测的教师提出的建议,加以整合与修改。最后确定题目26个,除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题目外,其余都是封闭性题目。

校长访谈包括有关信息化学校校长理念、现况(包括软硬件及资源建设情况、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等)、问题(如资源取得、规划实施、资金、教师或者学生的接受程度、技术支持、人际沟通等)、策略、特色等,除此还涉及校长及其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4.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当面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100%。剔除非徐州地区问卷315份,相当于发放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9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知觉,从而获得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

(2)访谈法。访谈对象大都是全面负责校内工作的正校长,有三所学校是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副校长,还有一所小学经过校长推荐,访谈的是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教导处主任。通过实地访谈,更深入地了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施状况。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1.校长信息素养与信息化理念

(1)肯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建设目的较明确

访谈中所有的校长都肯定了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教育信息化对于学校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学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大部分校长有模范意识,但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在被调查的264名教师中,有68%的教师认为校长有率先在教育、教学或者学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但是,这其中有58%的教师认为校长虽有带头意识,但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只有10%的教师认为校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外,32%的教师认为校长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信息化规划与软硬件及技术支持

对于信息化建设,学校层面应该设置专人负责,同时授权于不同成员构成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制订并努力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化软硬件及技术支持。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1)多数学校设有专有部门领导信息化建设,工作满意度不高

69%的学校有专人领导信息化建设,63%的学校设立了信息化建设专有部门,但只有16%的教师承认该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30%的教师认为该部门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另外有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管理方面做调整。

(2)硬件支持不尽人意,资金渠道单一

有67%的教师表示对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感到很差或不太满意。对于这种情况,校长也有苦衷:“按照江苏省标准,我们的硬件上是不达标的。但(硬件)都是有装备站统一给配的,我们是公办学校,并且是义务教育,所有经费都来自上级部门,(没有经费)我们也很无奈。” 实地调查得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和上级划拨两种渠道,而大部分学校自筹经费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校长甚至认为信息化硬件配置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行为。只有22%的校长能够积极地寻找外部的资金来源,以充实学校信息化建设。

(3)数字化教学资源参差不齐,出现两极分化

调查发现,在学校开发数字资源上面,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校长谈到“教材几乎年年都变,购买的及资源库下载的资料几乎都跟不上步伐……本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匮乏”,但有的校长却讲到“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注重资源的积累与开发,我们学校开发的联合教育资源网,现在不但惠及全校师生及本市其它兄弟学校,而且向周围市县辐射。”深层次调查发现,这种“两重天”现象跟学校领导层对数字资源认识及倡导有直接关系。

(4)信息化规划不完善,有“重硬轻软”的思想

信息化规划为本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蓝图,只有系统完善的规划,才能给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1%的学校有信息化发展规划,但只有9%是很完善和系统的,高达82%是很零碎或不是很完善的。深入学校调查发现,造成信息化规划不完善的很大因素是学校信息化领导人缺乏规划能力。

从规划内容上看,有硬件规划的学校跟有软件及技术规划的学校分别占61%和37%,可见,学校还存在一定的“重硬轻软”的思想。

3.信息化资源利用与管理

在信息化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学校应该根据现有的教育技术装备,制订出明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目标,并且向全校师生清楚地说明该目标,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全校师生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同时,做好信息化资源的管理工作。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1)信息化规章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考核评比规章制度是算分的,上级部门要检查,所以,规章制度我们是有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可见,制定信息化规章制度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评,而不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的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有一定的可行性或较完善。

(2)提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访谈中,有位校长这样说:“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不能放大它的功能,因为教育毕竟是做人的工作,所以现在要合理利用,并且讲究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内的激励措施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因为一开始信息技术还是新事物,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是为了让大家快速熟悉,现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正常教学行为了,不需要什么激励措施了。”有无激励措施的学校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44%和45%。可见,校长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冷静。

(3)校本资源管理松散,共享程度不高

多数学校(62%)有专门的信息化资源管理部门,但只有11%的教师表示用起来比较方便。对于校本资源的共享,有的学校的办法是:“直接找这个教研组的教师去拷贝”,有的是“鼓励教师挂到学校网站上”,对于共享程度不高,学校领导曾感觉束手无策:“虽然我们学校提倡的是‘共建、共享、共成长,但毕竟这些校本资源是教师们的心血。”

(4)学校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错

大部分学校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般,水平较强和很强的只有25%。

4.评估、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信息化领导,校长必须对学校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考量;对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价;必须考虑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相关情况见表3。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切身利益

在学校层面上,为了督促教师跟上时代步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渐成为学校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点。调查显示,有67%的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但具体到怎么衡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多校长表示“只有通过是否拿到了某项证书来衡量”。

(2)校级培训受重视,但培训内容需改善

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渠道繁多(如图1),问卷调查显示,只有0.5%的学校没有组织过校级培训。

如图2所示,校级培训的内容虽然存在多样性,但着重点还是偏重于技术操作层面。对于这种情况,校长说:“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教师的基础水平不同,再加上年龄差异,在培训内容上很难统一,所以每次几乎都要从基础的开始。”(3)校长关注成本大于关注效益

信息化建设成本已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只有少数校长(40%)考虑到信息化效益,只有12%的校长能积极思考成本与效益,并寻找平衡点。

(4)以教科研为支撑,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在调查的教师中,多数教师(61%)参与过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而在参加课题的目的上是为了个人专业发展的人数最多(48%)(如图3)。

访谈中,几乎所有校长都强调了科研对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有90%的教师认为本校信息化建设形成的文化氛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含有很大作用)。

5.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校长应有效地与教师交流信息化方面的议题,与学生家长就信息化问题保持频繁的交流。与校外的团体保持正面关系,以支持本校的信息化发展。

(1)大部分校长对教师的信息化需求了解不深

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需求,有70%的校长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了解或与教师有一定沟通,但这些了解都不够深入;25%的校长对于教师的需要表示漠不关心;只有不到7%的校长与教师经常沟通,对教师的信息技术需求非常了解。

(2)与校外人员沟通不多

只有25%的学校有校外团体(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支持本校的信息化建设。很多校长表示“曾经尝试寻求外部的支持,但都不成功。”

校长一般通过“家校通(通过电子信箱、电话,甚至书信交流)”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但交流不频繁,只有5%的校长经常与家长就信息化问题进行交流,高达60%的校长没有跟学生家长交流过。

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校长定位及自我发展

(1)更正角色定位

校长多年来一直遵循着行政领导的角色,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命令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面对建设学校信息化这一挑战,校长不再仅仅是执行上级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命令的被动管理者,而是更多担负着塑造学校、经营学校的领导者,需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校长只有在观念上进行转变,给自己正确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发展。

(2)提高信息素养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的领头羊,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很难想象,作为一个不具有基本信息技术或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机制还没有一个清晰认识的校长,该如何带领全校师生实现教育信息化。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需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且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在各个层面的运用。

2.提高校内信息化领导绩效

(1)学习企业经验,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

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展时间还不长,校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针对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的缺乏,校长可以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学习国内外从事高科技的企业的经验,这些企业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规划职务(CIO)及相应的能力,然后结合本校的信息化情况,制订出适应本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2)采取措施,促进领导团队身份多样化

大部分学校设置了专门部门来实施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但一般学校信息化部门的成员是该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往往身兼数职,为了提高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性,要吸纳不同身份的成员加入信息化领导团队,同时可以把信息化领导权力分散给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使学校利益相关者都承担一定的领导责任。

(3)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建设经费来源过于单一造成了资金的短缺,致使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计划无法实施。学校领导要积极寻找其他方法来获得足量的信息化投入,比如政府出面担保的分批付款或者学校与商业机构联合投资。

(4)改善校本培训内容,实行分层次培训

教育技术培训最本质的目的是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把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理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实际能力等方面上来。对于教师基础水平与接受程度的差异,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式,比如可以分成精英层的培训、骨干层的培训及普通层培训,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

(5)鼓励全员开发、共享数字化校本资源

在学校层面上,应该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师生的数字化资源,但庞大的工作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能完成的。学校在做好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的基础上,制订一套可行的激励措施来吸引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让教师开发、共享优秀资源有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师[2004]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

[2]张奕华.学校科技领导与管理理论与实务[M].台湾:高等教育出版,2007(6).

[3]ISTE.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Administrators(NETS•A)[DB/OL]. http://cnets.iste.org/

administrators/index.html.

[4]Joan E.Hughes(2005).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theory to practice (ERIC).

[5]Kristen C.kozloski (2006).Principal leadership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a study of princip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Drexel University.(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
某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资源库设计与使用调查分析
在缅中国留学生学习调查与分析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问题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问题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海口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