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奎征
【关键词】抓住共性 试题 举一反三
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有些试题与我们平日考试的试题材料上有所不同,所设的问题也不一致,但仔细思考后发现,有很多原理或观点在做这些题时可以共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做题时,要学会抓住共性,举一反三。笔者以下面两题为例,作以说明。
(2006•安徽)在某校的校园网站上转载了这样一段报道:2006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使用的16000支环保铅笔全部都是用废报纸经过处理后做成的,取代了传统的木铅笔。此时,记者招待会的请柬使用的是再生纸;数千张专用的记者证也“变小”了……
(1)请给这段报道确定一个符合内容主旨的标题;
(2)有的同学看了这段报道后,不以为然地说:“用废报纸做铅笔省不了几个钱,不值得。”请结合我国国情,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2006•武汉)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了。现在某媒体《论和谐、话发展》栏目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访谈。代表们关于以下话题的精彩言论带给你哪些感悟
话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大代表甲:世界本无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大代表乙: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感悟: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们知道,第一个题实际上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从课本中找到的原理有:我国的资源国情;我国的环境国情;资源国情与环境国情,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先做第一题的第1问。因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且“两会”上所做的都是所谓的不起眼的“小事”,我们不妨归结为:“节约和环保,始于细节。”关于第2问,可以把上面我们从课本中找到的几个原理进行整合后运用过来,这样就了体现原理或观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答题方法。我们归结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短缺;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做有利于人们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再来做第二题。通过阅读与思考,甲说的垃圾问题实际上是资源问题,乙说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所以,我们从课本上找出可共用的原理或观点经过整合以后,就能适应所设问题的要求。所以归结为:(1)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我们要节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要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我们青少年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积极落实环保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所以,我们在平时做练习题时,要多进行思考,把握做题的一些规律,要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适应中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