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009-04-03 01:18孔晓锋周子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落花生电教创设

孔晓锋 周子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能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电教,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如教学《观潮》一课,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电教,突破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电教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利用活动幻灯片,左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的文字。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落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体现落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自然地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巧用电教,培养语感

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人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昕者动容。

四、巧用电教,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老师可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与积累,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落花生电教创设
创设未来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路在脚下 梦向远方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落花生
电教工作者要有“五颗心”
不算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