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案例背景分析
1.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
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模式,许多学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基础差距大的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目前我们的“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实际出发,分成A、B、C三个层次,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校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已有两年多。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分层教学的效果较好。对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增加了牛津英语,以满足这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对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采取增加课时、补差增效的方式,使之尽快赶上。
2.教材分析
本案例所示范的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本单元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外貌描述,要求学生掌握"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个疑问句的表达方式,进而要求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人物外貌描述词汇和回答的基本句型。例如:
词汇:hair/curly/straight/tall/medium/height/thin/heavy/ build/always/captain/team/popular/blonde/good-looking/a little bit/joke/never/stop/brown/glasses
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has.../wears...
二、教学过程实录及分析
设计一:在学生有预习的前提下,向学生展示一组3人的图片,包括潘长江、姚明和另一位篮球明星。首先出现的是姚明,进而马上出现潘长江,因为两者鲜明的对比,图片一出现,下面的学生马上就叫开了。在这一步骤,我请学习程度偏中下的学生A回答这个问题: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学生马上就能知道一者高一者矮:Yao Ming is tall and Pan Changjiang is short.然后在这两人中间出现了另一位篮球明星。"What about him?What does he look like?"因为在这个问题当中出现了本单元的新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要求学生能听懂这个句子,而且还知道如何做答。因为在回答当中出现了本单元的一个新的词组,所以我请了一位学习程度偏中上,平时学习勤奋的学生B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要求这个学生是在有预习、且自学能力相对较好的前提下才能比较顺利地回答这个问题:He is medium height.而且通过此举,也可以让那些学习处于中等位置、比较容易让老师忽略的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利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我向学生又展示了一组3人的图片:一体形丰满的女子沈殿霞,一瘦女子及一位中等体形女子冯坤来教学heavy,thin, medium build。同样的,我也请了3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设计二:在教学完基本的句型和词汇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两位各有特点的人物,并配有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汇,让学生根据人物图片选择相对应的词汇并连成句子。这一环节我先请一位偏中上的学生来对第一位人物进行示范,然后再请另一位偏下的学生重复,让其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最后请一位偏中等的学生对第二位人物进行连句。
设计三:因为是分层次教学,所以有些学生对来自于其他班级的同学不大了解。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彼此了解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尽自己的能力表达,如果你有能力就多说,如果你觉得表达上有点困难,那你也可以只说一句。首先,我先做了一个示范,描述了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学生,让其他的学生来猜。学生听得认真,猜得也非常起劲。当然,在这里你也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描述。很多学生提到了我本人,学生描述得都非常有意思,不合适的地方我也给予了学生适当的补充。通过此项活动,师生间的互动、了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而在操作这项活动时,开始我请的是一位平时都不大爱发言的男生,问他:"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your class?"虽然他只说出了一句,但是也表现出了他努力想提高自己的意愿。在一开始我就请平时不大爱发言、学习相对较吃力的学生来说,是希望他们不会被其他优秀同学流利的英语吓倒了而不敢说,且最终还是以鼓励他们多发言为目的。在这中间我请了一组在班里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目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一组学生的示范,开拓其他同学的话题范围,能更多更广地来表达自己的所想,同时也能让优秀的学生在班里感受其优越性,.让其更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由此能更加认真地学习。
设计四:本堂课的一项综合活动内容就是让学生猜想30年后自己和同伴的模样。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一抛出这一话题,还没等我布置任务,学生就讨论开了。有人说你30年后肯定是长满了胡子,有人说你到时候肯定是大腹便便了,也有女生说到时候说不定都是满脸皱纹了呢。想象力真是丰富啊!我及时地制止了学生的讨论,布置下我的要求:小组4人,1人构思内容,1人画图,1人执笔写稿,一人反馈信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体现了各自的能力,扬长避短,互帮互助。
三、案例反思
(1)课堂教学“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分层互动”既然是隐性的,教师要心中有数,在讲解、示范、提问、测查、反馈、评价时,心中都要装着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应当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群体的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建构主体的参与。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学习目标明确,在主动学习中发展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个性特长有了施展的天地。
(2)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Brainstorm(头脑风暴)即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课题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人物外表信息(身高,身材,头发颜色、长度及发型,脸部特征,着装,性格表达等)。这样,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好学习材料,教师利用学生带入教室的各种信息组织语言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需求分析,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每一位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勤奋的学生回家功课做得足,懒惰的学生可能回家看都不会看。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其实在心里已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分层教学方式。
(3)课堂提问让各类学生有均等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且不同层次学生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对学困生多采用表扬评价。在班内分层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师生要共同建立起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学信心,同时要让学困生多动眼、动口、动手,培养其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