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最近看了一篇短文,写作者自己一生下来就是裂唇,左耳失聪的遭际。自跨进校门起,同学们就嘲讽她。她越来越感到,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爱她,甚至没有人会喜欢她。于是她自卑、气恼、孤独。二年级时,伦纳德夫人成了她的班主任,金光闪闪的头发,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很受学生们喜欢。一次,班上进行“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师的身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地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作者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她不愿把这事说出来,怕同学们更加嘲笑她。轮到她时,她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人,同时用右手紧捂着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她等待着。伦纳德老师的话只有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她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她幼小受伤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从此,她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
教师的一句话竟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也许,这个例子特殊了一点。但后来看到一部电视散文,却进一步引起了我的深思。
作品讲述的是作者就读高中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作者比较喜欢语文,作文也写得不错。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一篇题为《校园秋桐》的作文。在批改作业时,老师看到了作者的文章,文笔生动,很有情趣。遗憾的是作者写成《校园秋色》,违背了题意。老师毫不客气,在本子上打了个大大的“0”分,并迅速拿到教室,告诫学生说:“同学们,两年以后,你们将面对无情的高考,如果像这位同学那样不认真审题,你们无疑会在作文上摔一个大跟头,也就当然过不了高考这一关!”
老师的话,深深震撼了学生,却也深深刺痛了作者。两年以后,原本爱好语文的他考上了某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后来当了校长。他深情地回忆说:“当初,因自己长在城市,从没看到过梧桐树,于是临时决定改写校园秋色。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老师给的‘0分以及后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我不禁愕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即使在他责备学生时,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一个老师要以正确的引导和诚挚的爱,去唤醒学生向上的心灵。有时一句话能改变学生的长期不良心态,甚至于改变学生的一生。作为人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他的面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会取得新的成绩。如果说什么:“你永远没出息!”“你让我失去希望。”“你怎么这样笨啊!”这样的话犹如无形的利箭,会刺伤许多稚嫩的心。还是应该多说这样的话:“只要你努力,还会有什么困难?”“别人能取得的成绩我相信你也能。”对待学生不能过于苛刻,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语言中能时时流淌对学生的赏识与鼓舞。尝试时肯定,落后时鼓劲,成功时喝彩,胜利时导引……我们才能凭借智慧的语言,创设催人向上的人文环境,营造热情洋溢的人际氛围,构建鼓舞人心的班级文化,导演心驰神往的课堂生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时,曾十分感慨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也许,你并不赞同这番话的全部,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生活中,教学中,教师个人的情感、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或鼓舞或打击,或推动或阻止,或唤醒或迷失。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