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
摘要:文章基于非正式组织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事实,分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的组成及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并就新时期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高职院校管理;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93-02
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通过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此举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高职院校面临发展史上的绝好机遇。面对新时期的新的发展环境,高职院校如何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脱颖而出,做到出类拔萃,决定着每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本文从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人手,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一、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概述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最早是梅奥提出的。他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并对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态度和表现起着决定作用。非正式组织被看作是不良管理的必然结果,指人们在共同工作中以情感或非正式规则为基础形成的群体。高职院校是正式组织,但也毫不例外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组织。和其他非正式组织一样,这些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有:利益性、规则性、聚集性、依附性和排他性。可划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也可分为显性型和隐性型;还可分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甚至还有兴趣爱好型、理论学习型、地域亲缘型和利益型等不同类型。
二、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及其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学校这一组织来看,首先,它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灵活性,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它能增强学校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最后,它还能促进校内的信息沟通,能在正式沟通之外开辟第二条信息沟通渠道。从组织内的个人——广大教职工来看,第一,它能对教职工的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它能为教职工提供一个“维持个性”的场所和机会。增强教职工间的沟通;第三,它还可以给广大教职工提供社交机会,增加教职工的心理满足感,减轻生活、工作压力等。
(二)消极作用
1.影响学校总体目标的达成。实践证明,非正式组织的目标或价值取向与学校总体目标之间有时是相一致的,有时却表现为部分或完全的对立。当两个目标一致时,对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两者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组织成员往往会有消极的表现,如无所事事、闲聊等,这样则会严重影响正式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氛围,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影响学校的变革。目前,高职院校都在普遍推行人员聘用制和职务聘任制以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都想通过改革,引入竞争观念和优胜劣汰机制,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更好发展。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非正式组织成员都希望变革和竞争。这样,改革的推行无疑会威胁到非正式组织的稳定性及其存在。为保持原有的组织优越性,大部分人将不得不成为学校变革的阻力。
3.容易形成利益集团,甚至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非正式组织中的意见领袖往往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或鲜明的处世风格,或拥有出色的业务经验,或拥有过人的技术专长,甚至可能是正式组织的领导成员。他们背后往往有大批追随者。长此以往,一些利益集团便会应运而生。当学校利益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产生冲突时,意见领袖们会在集团成员的怂恿、威胁或支持下做出维护该利益集团的举动,尤其是当意见领袖和正式组织的领导成员合一时,此种行为更易发生。久而久之,腐败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4.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失真,不利于学校稳定。非正式组织与学校的目标不一致时,它会成为信息流通的阻碍。非正式组织成员在传递消息时,往往倾向于传递有利于自身的消息。这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他们可能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歪曲处理。这种不准确、遭歪曲的小道消息甚至流言蜚语一经传播。很容易使组织人心涣散,造成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5.形成创新阻碍,不利于教职工的成长和培养。非正式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利益保护,但其成员的行为也会受到非正式组织规范的限制。因此,当其成员提出的对组织发展有利的创新性建议有悖于非正式组织的规范时,该成员则可能面临来自非正式组织内部的巨大压力,要么受到嘲弄和孤立,要么受到严重的个人安全、社交和尊重的威胁。长此以往,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创新性必然得到遏制甚至扼杀,从而使学校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一)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在高职院校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在接受它客观存在的同时,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要认识到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理解,因势利导,以疏导为主,既不强行拆散,也不下力气扶持。要把非正式组织当成管理的“镜子”,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或学校体制的缺陷,寻找改善管理的突破口。
(二)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要合理利用甚至积极支持积极型、兴趣爱好型和理论学习型组织,争取、引导甚至关心中间型组织,通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教育限制消极型、利益型组织,根据情节轻重和态度好坏坚决取缔和打击破坏型组织。
(三)重视核心人物
通过多种途径与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沟通和交流,及时收集和了解非正式组织的动态信息。通过委以核心人物一定的职位和权力,借核心人物之力将非正式组织成员逐步纳入到正式组织中。
(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限制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
1.建设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管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有相互结合的需要,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组织的结合就愈加增多。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是激励和鼓舞广大教职工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去的主要动力。广大教职工在教学、管理中得到的满足越多,则他们参加其他非正式组织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务公开,让广大教职工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中,做到民主管理。在制定学校的各项政策时,应广泛听取学校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和员工的意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要重视和合理采纳广大教职工的意见。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务公开。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学校总体状况的了解,而且能促使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从而减少对非正式组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