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设计与开发

2009-04-02 05:00成奋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精品课程

摘要:以Java程序作为精品课程的案例,根据软件工程师的任职要求,按照业务建模、需求分析等条件,对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及教学模块设计与开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Java程序;精品课程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的结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按照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

课程设计开发思路课程设计有如下思路,如图1所示。

1.确定职业岗位。经过专业团队与合作企业一起分析得出,软件公司主要技术职业岗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师、软件外包工程师、软件服务工程师等,经过人才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确定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软件开发工程师方向。

2.明确工作任务。聘请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其主要工作有:使用UML进行业务建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使用1~2种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平台进行软件开发,运用自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编写文档、售前售后技术支持服务、数据库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推导出完成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并将每一种综合能力内的专项能力排出顺序。软件开发工程师综合能力包括:具有使用J2EE/.NET两大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平台来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应用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软件产品售前和售后的技术支持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日语技术资料并用英语、日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具有充当国际化程序设计员的编程能力和交流能力。

3.分解专项能力。聘请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对综合能力进行分析,分解出专项能力,描述每一专项能力所要求最终达到的水平,即能力标准,提出实现专项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经过分析,综合能力(具有使用J2EE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平台来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如下:能编写1000行以上的具有交互功能的Java应用程序;能编写嵌入Java小应用程序(Applet)的动态网页代码;能编写Java网络应用系统及简单服务器程序;在理解J2EE框架的基础上,能进行企业级应用的架构设计;使用主流的J2EE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对主流的J2EE服务器及开发、运行环境能进行配置;使用JSP、Servlet进行Web应用开发;能使用JavaBean、EJB进行中间业务层的开发;能使用JDBC进行连接数据库的开发。

4.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团队成员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起,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在上述专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教学模块,将其分解为Java程序设计和Java企业技术两个大模块,确定Java程序设计模块作为一门课程。其能力培养目标为:能编写1000行以上的具有交互功能的Java应用程序;能编写嵌入Java小应用程序(Applet)的动态网页代码;能编写Java网络应用系统及简单服务器程序。

5.确定模块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序化知识,划分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确定每个子模块知识、技能、态度等,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课程课件和学习指南等。

6.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按工作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编制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指南,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鼓励,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边做边学,按学习指南的要求完成学习后,先按考核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现场专家进行考核评价。

7.信息反馈,动态调整。收集毕业生、合作企业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掌握技术发展前沿动态,综合分析、论证,确定需要调整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教学模块内容的设计

教学模块内容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的划分,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使教、学、做有机结合。

根据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以真实项目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教师要精选综合实训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集中训练,让学生熟悉应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业务建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答辩。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文档编写等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分为教学整体设计和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包括教学模块顺序设计与学时安排、模块内容设计(见表1)、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见表2)、课程考核方法设计。《Java程序设计》由7个教学模块和1个综合应用模块组成,通过项目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总计178课时,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60%。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实训模块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企业专家参与实训考核的全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采用“双项目”并行教学法。“双项目”是指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训练项目,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相近的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组织如下:

1.任务展示。介绍教学项目的业界背景,以此展开讨论和实践。

2.教师示范。教师讲授项目1所需要的知识点,示范操作技能等,并给出部分关键代码。

3.指导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1剩余的任务。

4.引导探索。课内完成项目1后,搜索与项目1相关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1的规范程度、技能熟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及探索情况进行点评。

6.独立实践。课外完成项目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的能力,兼顾知识考核。

本课程开设两学期,每学期开设一周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质量控制意识和技术文档写作能力。在综合实训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现工作任务,讲解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示范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然后,指导学生2~4人1组,完成一个综合实训项目,撰写设计文档,组织答辩,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规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童乃诚.谈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J].科技资讯,2007,(7).

[4]王桂珍.精品课程内容内涵的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语音”的课程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

[5]张启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成奋华(1969—),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与软件工程。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精品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中职《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