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
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成立。在第一次会议上就决定成立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据同年9月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
“中国数学会,为国内各大学数学教授所组织,于本年7月在沪正式成立,为国内专门学术团体之一。最近受教育部及国立编译馆之请托,将前由胡明复、姜立夫等拟定之数学名词初稿,作最后一次之决定,以便公布。该会当即接受,并推出胡敦复、陈建功、顾养吾、熊迪之、朱公谨、姜立夫、郑桐荪、王士枢(注: 即王仁辅)、曾昭安、江泽涵、钱宝琮、孙光远、何衍漩、何奎垣、段子文等15人组织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现该会于9月5日起至9日止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美权图书室举行审查会议,由胡敦复主席。”原载《科学》,1935年9月,第19卷,第9期,第1456页。
这次审查结果,确定数学名词3426条,同年10月呈由教育部以部令公布(参见《数学名词》正中书局 1945年12月渝初版,第2页)。
2.名词“数学”的确定
饶有意义的是,“数学”(mathematics)这一学科译名的确定,也是中国数学会第一次名词审定的成果。以下是1945年国立编译馆编订的《数学名词》中的记载:
“‘数学与‘算学二名词,国内并用已久,实同名异,识者不免有分歧之感。二十二年(注:“二十二年”以及下文中的“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均为中华民国纪年)四月,本馆呈请教育部召开天文数学物理讨论会于南京,当时通过数学常用名词百数十则,然于mathematics一名词译为‘数学抑‘算学因意见不一,未予决定。二十四年九月,中国数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开会于上海,就本馆编订之名词加以审查,全稿顺利通过,惟于‘数学或‘算学二名词,仍主两存。适本学科全部名词经本馆呈请教育部核定公布后,‘数学与‘算学二名词并用如故。教育部认为事有未当,爰于二十七年九月,通令征询设有该项学系之大学及独立学院教授之意见。至二十八年六月,各校院教授意见陆续报部者,计二十八单位,其中赞成采用‘数学者,计十四单位,赞成采用‘算学者,计十三单位,皆言之成理,此外有一单位,则无所主张。教育部为慎重计,将原案及统计结果提交由部召集之理学院课程会议。该会议认为:二名词中可任择其一,议决:‘由教育部决定,通令全国各校院一律遵用,以昭划一。 教育部鉴于‘数,‘理,‘化已成为通用之简称;六艺之教,‘数居其一;且教育规程中,久已习用‘数学一名词;又各校院之沿用‘数学,‘数理,或‘数学天文为系名者,共二十九单位,而沿用‘算学或‘天文算学为系名者仅七单位,因选用‘数学为 mathematics之译名,而于同年(注:即1939年)八月通令全国各校院一律遵用之。 本论奉令后,即就已公布之数学名词中凡含有‘数学或‘数理之名词,一律加以改订。按‘数学与‘算学二名词,主混用而至划一,经过甚久,故述其大略如此。”原载国立编译馆编订《数学名词》,正中书局,1945年12月,第5页。
“数学”译名的最终确定,可以看做是现代数学在中国初步形成的标志。
李文林: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