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情报生涯

2009-04-01 07:42郑东阳
中外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狱友军情间谍

郑东阳

“我忘不了出狱前,狱友一个一个握住我的手,拜托我带信、带话给他们的家人,托付的事情。写了满满一本笔记本。”

因为年事已高,加上患有疾病,有三名狱友托他带遗书给家属,两封纸笔信,一封口信。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出狱后林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探望狱友家属。

1994年,林凯因为帮助台湾军事情报局搜集情报而在大陆被捕,以间谍罪被判刑20年,在大陆福建服刑14年后获减刑,直到2008年8月底刑满返台。从25岁到39岁,林凯最精华的人生岁月已在监狱里消耗殆尽,入狱时家中才3岁和5岁的两个儿子,如今已分别是高三和大二的学生。每每有人问及此间感受,林凯总是低头不语。

据林凯所知,与他被关押在同一监狱的,还有10名台湾间谍。九男一女,男的关在莆田,女的关在福州,都是他的狱友。“两岸关系回暖了,台谍应该能协商减刑,或者至少让他们保外就医吧。”

当年林凯等人在台当局的威逼利诱下沦为间谍。在监狱中经过十数年改造之后重获自由,但已是妻离子散,一无所有。如今仅能靠救济度日的台谍,正在发起一场向台当局索赔的运动。

误踏不归途

潜入大陆的台湾间谍,一般由台湾军情局负责派遣,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统局”。1985年,台湾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立军事情报局,其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台军方内部则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的林凯从来没有踏入过芝山一步,亦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连军情局的历史都不了解。但他还是阴差阳错地成为—名间谍,而这一身份改变了他的一生。

林凯最初在台湾开餐厅,因为经营有道,20出头在当地已小有名气。1987年,迫于岛内民众强烈要求加强两岸交流的压力,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开启两岸中断近40年的交流。

1993年,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不少台商也开始赴大陆投资兴业。这一年,年仅24岁的林凯也嗅到商机,开始计划与朋友前往福建合办石材工厂。之后福州考察,又让林凯强烈感受到在大陆发展的巨大空间。

已经没有半分迟疑的林凯迅速作出了转让餐馆的决定,而正是这种迫切的情绪,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林凯认识了一名帮助他转让餐厅的罗姓军官。罗称自己是一名军事杂志的记者,希望林去大陆的时候每年能帮忙带回一些地图,军事杂志以及内参文件。

“只要能把餐厅转让出去,让我放心去大陆发展事业,这种小事肯定得帮忙。”出于商人的本性,林凯一心只想着餐厅转让事宜,便满口应承下罗的要求。林凯事后得知,这位罗姓记者并不是普通人物,而是台湾军情局的一名军官,他的目的就是要林凯为台湾军情局服务,收集地图只是第一步,目的是检验林凯收集信息的能力。

林凯到达福州后,全心投入创业之中。快回台湾时,林凯想起了罗的委托,开始到旧货市场去寻找地图,同时也委托大陆朋友购买军事杂志和内参文件。这样合作两次之后。军情局和林凯签约,林正式成为聘雇人员。

与军情局签约的第二天,在罗姓军官的家中,林凯宣誓:“我忠心参与中华民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如果我有对国家不诚不意,愿从纪律惩处,包括家人。”这段誓词,林凯在之后很多年都反复回味着。当时,林凯并不知道他将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林凯说,因为是单线联系,军情局根本就没有对他进行过任何系统的培训。“罗只是教我一些简单的暗语、编码及记录军事情报的方法。”

那段时期,台湾军情局专门利用、收买小本经营或生意上有困难的台商做间谍。一些生意面临失败的台商,为了起死回生,往往会铤而走险。大多数普通台商都只是经过简单训练就被仓促派往大陆搜集情报,这些间谍均是由军情局编制内间谍发展而来,没有编号。台湾情报部门只负责提供这些编外间谍的经费和对其发布指令,至于这些“新手”的人身安全,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未经培训仓促上阵

作为“兼职情报员”的林凯只不过是这个巨大网络当中的小小一环,只是林凯并没意识到,作为最外围的情报人员。他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1993年5月,林凯以石材商身份开始情报搜集工作。前几次,林需要完成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搜集反映大陆政治、经济情况的报纸、杂志、刊物、地图等资料。

1994年7月,林凯从“上峰”(上司)一那里领到第一个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是让他前往江西某造船厂,在海军潜舰封存营区,拍摄停靠在某淡水湖上的潜艇照片。此时的林凯开始感觉到危险,但不敢拒绝。“你如果背弃的话。不单是你要受到处分,还有你的家属。我出事了没关系,老婆孩子怎么办?”接到指令后,林凯如坐针毡,他不敢将一切告诉家人,偷偷上路了。

一切比想象中顺利。林凯先是到达福州,又乘火车到达江西,一路并未遇到盘查。他拉着行李箱,四周有人的时候就坐下休息,在地图上查看具体位置,无人之时,便立刻起身前进。这一晚,在火车站到目的地的路上,没人留意到这个走走停停貌似旅客的男子。

几经波折,林凯最终成功在军事禁区内拍到照片。他立刻赶回火车站,搭清晨7时第一班车赶到福州后返回台湾。这次危险的任务,让他得到了数千美元的奖金。

第一次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此后,林凯屡次返回福州洽谈石材生意,利用这一身份,林凯在大陆停留期间结识一名武警,一些当地武警营区照片与文件由此获得。此后,林凯又在飞机上与当地驻军后勤部门的一位上校结识,他因此拍到福建军区的内部照片和10多份原始资料。

回到台湾后,林凯开始考虑给自己安排退路。他意识到,事情再发展下去,早晚会超出自己的控制。林凯向罗表示自己不想再替军情局工作。

1994年10月,林凯再次前往大陆料理生意。但他的行踪此时已经被大陆安全部门掌握,在福州刚下飞机即被捕获,林凯短暂的间谍生涯就此结束。“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疯狂而简陋的谍报活动当然逃不过大陆反间谍机关的监控。我们很多做法都不规范。”

“一个男的出来说,你被捕了。签字,铐了。我心里就寒了。”林凯说,这一天他其实早有预料,自己本想全身而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以后怎么过啊,而且老婆孩子还不知道我的下落。”

判刑20年越狱未遂

此后,林凯在福建看守所被关押了1年等待审判。林凯说,1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来提审过他。

看守所里的狱友,有的当过武警,有的当过海盗,林凯开始和几

个犯人策划越狱。他们买通送饭的人,给他们带来一些必要的工具。“那个曾经当过武警的狱友委托其中一个能够保外就医的狱友带点东西过来。没想到,这个生病的狱友后来出卖了我们。”得到举报后,看守所方面做好应对措施,在实施越狱的那个晚上,几个人被当场擒获。

越狱未遂,反而加速案件审理过程。1995年10月,林凯被判处间谍罪15年,率众越狱的行为又给他带来7年徒刑,合并执行20年。

1995年,台海局势紧张,解放军在台海试射飞弹,刚入狱3天的林凯随即被送进单独囚房。

1997年10月,林凯被转移到“外籍境外大队”即莆田监狱,情况开始慢慢改善。林凯的家人并不知道他的下落。在福建,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牧听到台湾广播。“有一好心的值班人员看到我很无聊,就把自己的收音机借给我听。听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了解台湾的新闻和两岸局势。当时有一档节目正在播放大陆寻亲的故事,还提供了寻亲电话。”

林凯听到这个号码后非常兴奋,立刻背了下来。林凯请求值班人员利用下班的时间帮他打电话到寻亲台,请求转告他在台湾的家人自己仍然活着的消息和现状。“当时我都忘记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只是告诉寻亲台我家里的地址、爱人的姓名等。”

得知林凯还活着的信息后,家人通过海基会在1998年和2002年,两次向大陆有关方面协商,要求公开林凯的现况,大陆方面也给予积极的回应。林家甚至一度请出林凯的远方亲戚、台籍经济学者林毅夫出面关切本案,这使得该案一度被称为台谍的指标性案件。1998年,在两岸两会的帮助下,林凯的家人来到福建与其会面。

十四年大陆狱中生活

回忆在大陆的14年狱中生活,林凯感慨万千。

监狱的设施很好,八个犯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热水器等淋浴设备,还有电视机。“说句公道话,在监狱的14年,可以感受到大陆的进步。从我们的硬件设施的改善就可以知道。”

在林凯看来,自己是犯人,对接受惩罚没有怨言。但是,在软件方面,他认为大陆的狱方还需要改善,特别是人性化管理方面。林凯说:“一些制度的缺失,让不少台湾人吃亏。比如保外就医、减刑方面。”

服刑期间,林凯被安排在一家电子零件厂接受劳动改造。在劳改期间,如果表现良好,每天都能完成工作量,也没有违规,就可以获得2年的减刑。问题就出现在。工作量上,并不是每个人完成工作都可以获得减刑。因为中队里有名额,只有15%的人可以获得最高分,相对应减刑。

林凯说,台籍囚犯的待遇,或许是大队里最差的,因为不论外国还是香港,领事馆或代表处都会派人不定期探视本国籍或地区犯人。“人家都有‘大哥,但台湾人没有,待遇自然就差。以‘看病为例,台湾、大陆囚犯要到监狱外看病,一定要先签‘自费切结书,确定自己有钱付医药费才会放行。但外籍囚犯,能联系到驻华使馆或者代表处,甚至能得到‘公费医疗的优待。”

狱方也有自己的难处,因为不少台湾囚犯生病后,保外就医,根本没钱归还。“在监狱里,我们就是亚细亚孤儿。不少台籍囚犯出事后联系不到家人,两岸两会中断交流后,海基会也很少关注台籍囚犯。两岸目前重新开启协商,真期待还在监狱里的台籍犯人保外就医能顺利些,”林凯说,“后来听说长庚医院等台湾医院开始进入大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有‘健保福利,在台资医院可以报销。但是狱方没有这个权力,即使是急诊,也只能去当地医院。”

有一位陈姓狱友,比林早一个月刑满出狱。陈出狱后,他的证件已经过期,无法证明自己台湾人的身份,有释放证件,但却没有台胞证,无法出境,最后不得不选择偷渡回台湾。也有不少台湾人来大陆时伪造了假证件,用大陆的身份做坏事,结果刑满出狱后,发现两岸的司法部门都没办法给予协助,大陆不承认,也回不到台湾。

关了14年,每次有监狱长来视察的时候,林凯都会主动上前报告,为一些狱友争取救济的权利和福利,因此,林凯和不少监狱管理干部成为朋友。监管局的一位领导向林凯坦言,有关台湾犯人的管理,目前没有明确的条例。监狱管理单位和监狱方面只能自行摸索,各行其是。

虽然是在监狱里,但是林凯等台籍罪犯每天都在关注两岸局势的发展。2004年,连战、宋楚瑜历史性的“大陆行”一度让他们看到希望。

2008年6月12日,监狱里的电视上正在播放海峡两岸两会复谈、两岸开启包机直航的新闻。林凯掐着指头计算着,因为还有40天他就可以出狱了。

狱友的命运

出狱后,林凯四处寻找比他早出狱的一些狱友,最令林凯惋惜的是狱友蒋仁曦的命运。52岁的蒋仁曦当年就读中国文化大学英文系,毕业后靠卖插班、研究所试题为生。他的弟弟是名通讯专才,生意失败后先于1996年被台湾军情局吸收,之后蒋仁曦经弟弟介绍加入军情局。

和林凯一样,蒋仁曦试用期间的任务很简单,只是去大陆搜集公开发行的地图、军事杂志。正式签约后,军情局即指示蒋仁曦赴大陆完成情搜专案。

1999年春节期间的一次任务,成了蒋仁曦情报生涯的终结点。蒋仁曦奉命前往解放军某飞弹基地勘查拍照。当时,蒋仁曦乔装成当地农人,穿着破烂,买了台二手脚踏车,前后花了6天时间,每天骑车60公里,地毯式地搜集情报,最后判断出飞弹阵地的位置。不料,在一次行动之时失手被捕,被判刑12年,2007年获减刑返台。

蒋仁曦返台后经常接受媒体访问,谈论其生涯规划,以及军情局补偿事宜。蒋仁曦获得台当局发放的820万元新台币的保密切结补偿金。

蒋仁曦是林凯狱中好友,还曾在媒体的帮助下亲赴宜兰拜会林的母亲。蒋仁曦也试着与其他获释返台的台商情报员联络,返回台湾的间谍有的在开出租率,有的则枉台南做小生意。

然而,经常接受媒体采访的蒋仁曦没有想到,因为一次电视节目,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有一次,蒋在台湾一档知名节目“新闻挖挖哇”中谈到赔偿金时称:“详细金额保密但金额可以接受。”不久之后,蒋仁曦被发现沉尸河底。

后来,据台湾媒体披露,杀人嫌凶就是从这段问答中,推敲出蒋仁曦是只可以宰割的肥羊。而杀害蒋仁曦的凶手,竟然是当年同在大陆监狱服刑的两名狱友。

一切从零开始

2008年8月,林凯刑满出狱。但在苦熬了十几年之后,他已经妻离子散。丧失了就业能力,而且身无分文……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3个月来,林凯每天除了拜访狱友家属外,也在争取当局的赔偿。

向当局“索赔”成为每一个获释返台的间谍必经的过程。但是,间谍的索赔路径往往不顺利。首先是身份的确认,相比过去的“间谍”,进入90年代,大部分台湾间谍是“兼职情报员”,没有编号成为他们索赔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索赔的金额也没有相关规定,完全由台军情单位内定。

2008年,就有不少返台间谍向媒体控诉台湾军情单位的无情和“过河拆桥”。台湾间谍在大陆落网后惨遭“东家”抛弃,愤而诉诸媒体、讨要公道的事例逐渐增多。

“我们是间谍,受到大陆法律的惩罚没有怨言。但是(台湾)政府不能把我们当卫生纸,用完就丢。”有了同样遭遇的林凯希望自己的索赔之路能顺利些。

2001年,林凯年迈的父亲看望自己的儿子,刚下飞机便不幸中风,被送到当地医院后去世。林凯的妻子答应狱中的他,要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2005年,已经尽到义务的妻子选择了离开。“她已经尽力,我已经很感激她了。”现在林凯的心愿是,拿到补偿,好好对待两个儿子,从此一家团圆。

猜你喜欢
狱友军情间谍
环球军情速览
环球军情速览
谁是间谍?
环球军情速览
我是间谍
同一个原因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