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民意渠道 打造和谐社区

2009-04-01 03:35中共闵行区古美路社区工作委员会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12期
关键词:社区群众服务

中共闵行区古美路社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社区是一个纯居住社区。近年来,社区党工委坚持以“和谐古美、品质生活”的愿景目标凝聚百姓,推进关乎民生的实事项目,增强社区认同。坚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实现“下情上达”常态化,为民服务高效化,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发挥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影响力。

一、机制创新,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机制,“下情上达”常态化。近年来,党工委不断探索和完善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形成了以“二联三会”(“二联”是指党工委委员联系居民区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三会”是指社区党政议事会、居民区两委议事会、党员群众代表议事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机制。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建立党员议事会制度、接待走访党员长效机制、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制度,深化“五常凝聚力”(“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察为民之行”为特色的群众工作方法)工程,开展第三方党建民意调查,基层党内民主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民意“下情上达”有了更畅通的渠道。二是健全民意处置机制。建立分级分层处理机制,根据民意特点,分别由基层直接解决、流转单形式到职能部门解决、党政现场办公会、党委会、党员代表会议讨论解决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效。三是建立民意反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向群众反馈意见落实情况。两年来,通过探索完善党的群众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缓解了信访压力。在社区人口不断导入的情况下,2008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35.8%,各类民间纠纷下降17%,没有发生一起集访和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2.完善党内决策机制,社区工作高效化。一是问计于民定决策。每年通过网站、告示栏等向居民广泛征集实事项目内容;每季度通过党政班子领导深入片区参加居民区座谈会、党员议事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社情分析会,集聚民智,研判下一阶段党的群众工作重心。比如,2008年社区入室盗窃率下降34%,就是在上一年听取居民意见后,增加当年实事项目,即安装防盗刺、电子防盗门和电子脉冲围栏所取得的成效。二是问需于民促服务。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不同人群的服务新路径:服务老年群体,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布局助餐点,完善居家养老,开展千名老人学电脑培训,开通古美市民健康网,丰富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区白领,开设0—3岁早教项目,建立小学生“阳光乐园”晚托班,举行青年文化节、白领运动会,引导成立版主沙龙,通过网络为白领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增强了白领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服务“两新”组织,建立十尚坊“柏事帮”工作站,提供咨询、联系等相关服务。同时还关注社区各类群体的心理健康,开设“古美心灵坊”,使社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基本都能在社区找到对应服务项目、组织或团队。

3.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廉政建设规范化。一是完善“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监督机制,建立征询、听证、票决和台账制度,成立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二是认真开展街道财政“两个集中”(财政集中管理、集中支付)的试点工作,落实内审制度,规范街道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三是着重强化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建立招投标平台,成立项目监管领导小组,严格把好事前廉政教育、过程跟踪、决算审计等关口,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党风廉政体系建设。

二、激活社会,增强凝聚社区的向心力

1.社会协同,市场化运作初显成效。在社区服务和管理中,对那些与居民利益相关但又溢出政府职能的服务,推进社会公共资源配置项目市场化。通过资源重组,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产品领域,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如正在试运行的联动处置中心开通的家政、修理、调剂等服务项目,与商家约定收费标准和准入门坎,全部由市场提供,满足居民生活的多元需求。通过购买岗位到购买服务的转变,使政府只做裁判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督和管理上。如在城市管理中,马路钟点菜场、公共车辆管理、绿化养护等全部由专业团队提供服务,不仅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更提高服务品质,且保持常态。

2.公众参与,激发百姓主体意识。搭建动员平台,通过进入每家每户的5.2万份《古美家园》报、小区论坛和门户网站,及时传播各类信息;创设互动载体,通过每年固定的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如青年节、端午节、团圆节、敬老节、邻里节等,让居民在活动中感受社区的活力;引导和培育各类社区团队,使社区成为居民自治、公众参与的舞台。目前,活跃在社区的团队达290多支,人数愈5000人,其中东方讲坛古美社区俱乐部、市民巡访团、文体联合会、旗袍沙龙、宠物俱乐部联盟等一批以志愿服务领衔的民间团队,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志向诉求的人群在不同领域施展才华和发挥作用,成为激活社区的主体和重要力量。

三、塑造团队,增强服务社区的本领

1.规范干部选拔,建设“人才蓄水池”。作为上海市委组织部“科学规范用人行为”的试点单位,党工委积极构建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严格按照选拔程序,实现了由“人选人”向“制度选人”的转变。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人才蓄水池”,三年来,共向社会公开招录大学生社工66名。健全干部交流培养机制,共挂职锻炼16人次,交流轮岗80多人次,通过多岗位锻炼培养、考察干部,促进干部成长和能力提升。

2.创新考核方式,引导“眼睛往下看”。在干部考核方面,改以往的上级考下级为群众考干部、基层考机关,并将群众评议的权重扩大到50%。综合运用考核结果,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下能上”的用人氛围。同时强化群众观念,加大培训力度。2008年开展了10个专题的“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系列培训;今年又对140名40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青年干部社会工作能力”系列培训。从理念到方法,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有效转型,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

3.提升队伍活力,倡导“快乐工作法”。通过每季度召开书记集体谈心会,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每月召开科室长沟通会,畅谈想法、互通信息,激发队伍潜力,实现工作中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同时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开展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团训,引导干部调适心态、自我减压。

本文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推荐

■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社区群众服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