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倡导教师工作新方式

2009-03-31 07:23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同伴竞赛教研

金 陵

本期关注赛项——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旨在创建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构建基于网络工作坊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新体系,是NOC活动面向中小学校指定学科教师的一项基于博客平台的,注重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教研反思能力,注重教学设计与再设计的过程性评价的创新竞赛项目。第七届NOC活动中,该赛项指定的学科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物理、化学。

本期特邀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裁判长,也是该赛项的设计者苏州电教馆金陵馆长为我们对该赛项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决赛环节进行全面解读。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第六届NOC新创的竞赛项目,创意基于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网络与协作。参加竞赛的教师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不仅感受到网络之于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帮助,而且亲身体验到同伴互助带来的帮助自己发展学科能力的震撼!在第六届NOC活动该赛项的比赛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在从事紧张的教学设计工作,而且沉浸在同伴互助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之中,而老师们通过参赛感悟到网络教研的奥秘、能够“收获启迪无数”,更让作为赛项策划者的我们感到欣慰万分。2009年,第七届NOC将继续把网络教研团队发扬光大、完善创新。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比较简单,参赛团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自选课题的教学设计并针对设计自主进行网络教研,将完善后的教学设计进行作品提交即可。提交的作品是一个包含教学预案、教学反思、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教学再设计的Word文档。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必须体现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而“整合”的指导思想,必须关注学生学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评价、创新性思维等)方面有创新设计。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决赛由三个部分组成,表现为历时三天的竞赛子项。第一天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上午由参赛教师根据公布的课题进行个人教学设计,下午由本团队三位成员同伴互助,共同完成本团队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课件的设计制作,展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初步成果。第二天为评价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上午评价兄弟参赛团队所做的同题教学设计方案,需要指出其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这是一次网络环境下同伴互助的大演练,既考查参赛教师的思辨能力,也使参赛教师分享经验、拓宽视野,这是同伴互助的基本成果。下午,反思本团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文案和课件)。这个过程中往往产生教育智慧创新,表现为同伴互助的高层次成果。两天赛事实际上就是一次微型教师专业发展磨练。第三天陈述与答辩,由参赛选手介绍本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并回答评委的提问。陈述的过程,既是参赛团队成果的展示,又是自我评价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检验,还是对倾听讲述、发现问题、协作完善等情况的考查。答辩的过程,既是参赛团队进一步解释阐述其教学设计合理性、充分展示所做教学设计的亮点的机会,又是考查参赛团队成员临场应变能力、同伴互助能力、语言表达(包括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风范的环节。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既是网络环境下教师基本功的全面考量,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既要考查教师的学科基本功,又要考查教育技术能力,还要考查教师的“整合”能力、协作能力和分析、综合等思辨能力。那么如何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呢?下面结合在第六届竞赛中,参赛选手所表现出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一般来说,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要求参赛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把握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参赛教师具有较为合理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网络促进教学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善于通过网络同伴互助促进自我完善、持续发展,尤其是善于通过网络同伴互助激发教育智慧创新。

从竞赛第一个阶段——信息化教学设计来看,参赛团队比的是教师的学问功底、思辨功力、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思维的灵性以及合理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要求参赛教师具有较强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方法应用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和系统最优化的综合能力等专业能力,考查教师研读、参悟教材的能力和艺术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从上届竞赛情况来看,有的参赛选手拿到竞赛课题之后,不是先下功夫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而是到网上输上关键词,找几个现成的教学设计,一粘一贴,就算完成了教学设计。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没有良好的学科把握能力,是不可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参赛教师能否深刻把握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要求,取决于参赛教师能否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案,也取决于参赛团队能否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实现信息分享和激发教育智慧创新。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分享信息、拓宽视野是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基本要求,实现激发教育智慧创新是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高级成果和追求目标,只有善于通过同伴互助激发教育智慧创新,不断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才能感悟到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真谛。

从竞赛第二个阶段——评价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来看,主要比的是教师的学科把握能力、思辨能力和取长补短、同伴互助的能力。没有对学科的深刻把握能力和很强的思辨能力,就无法对别人的设计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没有能力为兄弟团队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这一阶段的比赛,要求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吸收别人的智慧,善于同伴互助、拓展视野、激发教育智慧创新。有的参赛选手不愿意认真评价兄弟团队的教学设计,担心为兄弟团队提出合理化建议会“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认识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评委要给参赛团队所作的“肯定成绩”打分,也要给“指出不足”打分,还要给“提出建议”打分。如果发现不了别人设计的亮点,不能恰如其分地肯定别人的优点,自己也得不到理想的评分;如果不给别人指出问题,不给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参赛得分。真正的影响是,这样的参赛团队不可能感悟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竞赛第三阶段——陈述与答辩来看,主要比的是教师的学科把握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含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陈述”是阐述本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和特点,答辩是解答评委的提问。不少选手把“陈述”搞成了“说课”,似乎除了说课,什么都不会,这种僵化的思维定势对教师专业发展是极为有害的。试想,一个连自己都说不出亮点的教学设计,怎么会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有的参赛选手在“陈述”中拿着事先写好的稿子照本宣读,这犯了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之大忌。试想,一个连自己做了两天的教学设计的亮点都说不上来,还要“认认真真”地照本宣读,那么如何应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生成”问题?有的团队成员在陈述时不是互相补充,而是事先分好工大家读一段,这样的协作形同虚设,也无力应对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产生的“生成”问题。还有的参赛选手面对评委的提问无所适从,思辨能力几乎丧失殆尽,概因平常缺乏思辨习惯,“教死书”教习惯了的缘故。

需要注意的是,第七届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在第六届竞赛的基础上拟作局部调整。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刚开始的一个小时内,赛场网络暂不开放。此举旨在加强对参赛教师学科把握能力的考查;二是在“陈述与答辩”的评分标准中,增加评比完善后的教学课件的内容。此举旨在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方面的考查,同时引导参赛教师从“读文稿”定势中解放出来,学会通过操作课件来阐述教学设计的亮点。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一项创新的竞赛项目,是对网络环境下教师工作新方式的积极探索。学科把握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贯穿于竞赛的每一个阶段。学科能力扎实是取得好成绩的基本条件,思辨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同伴互助是分享经验、拓展视野的好方法,也是激发教育智慧创新的好方法。参赛选手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修炼学科把握能力,提升思辨能力,善用同伴互助,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师工作新方式,提高效率,促进教学,做一位深谙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方法的智慧型教师。

猜你喜欢
同伴竞赛教研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创新思维竞赛(3)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创新思维竞赛(6)
落地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