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陈铭
[摘要]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学生工作实践,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环境、工作现状及原因做出分析,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队伍,强调从理论学习、宗旨教育、制度建设、党建理念、方法创新等角度入手提升工作实效性,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 高校 党建 学生党建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政治多极化进一步显现,发展模式多样化、社会联系信息化日趋明显,整个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改革开放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破门而入。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网络上的优势,以各种文化产品或服务抢占我高校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加紧向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颠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严重威胁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安全,对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亦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生活、就业等压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造成冲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党员作为其中的优秀分子,承担着知识学习、传播与创新的重要责任,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学生党员队伍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局面的需要,也是探索高教改革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尚未较好把握新形势要求。日常理论学习中,尽管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形势,但部分基层支部对学生党员学习需求认识不足,缺乏对学习计划的制定进行指导,教育方式上亦存有指令性,影响了党员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一些高校面对竞争难以短期内及时深化对新形势下育人理念的认识,考察及教育的意识逐步淡漠,“重发展,轻教育”、“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在毕业班党建工作中较为突出,影响了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同时,由于高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分制、选课制客观上导致“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致使基层组织内,学生党员之间缺乏了解,在考察和选举中影响了民主权力的使用,也难以在朋辈活动中形成合力,发挥党员队伍的优势。
第二,党建工作队伍有待加强。中央16号文件以来,各高校结合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开展调研实践,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向“年轻化、专业化、政治化”的要求发展,且具备教师、政工干部双重身份优势,逐步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力量。但辅导员工作面广、量大,时间上的困难使得自身表现出较强的工具性,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教育力量,难以迅速准确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生成长需求和高等教育办学要求相结合在工作中去培育亮点、形成重点。
第三,相关制度仍不完善。近年来,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充分贯彻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发展的群众座谈会制度、公示制度、积极分子考察制度、谈话制度,也建立了党群联系人制度、入党答辩制度等,明确将积极分子考察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起点,为培养合格党员夯实基础。但学生被接受为预备党员后,少数基层支部忽略科学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使用”代替“考核”,影响了预备党员政治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弱化了先锋模范作用和为群众服务的意识。部分毕业班支部在升学和就业压力下,过分偏重发展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宗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逐步淡化。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从理论学习入手,夯实学生党建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学生党员提高思想素质的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党务工作者在日常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党员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展开理论学习成果展示与讨论,帮助学生党员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热点问题、解决困难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党员教育和管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是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必须本着对党负责任的态度严把发展关,在实践中通过发挥群众的监督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基层组织吸引力。
第三,按照“以人为本”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特点及规律。大学生党龄普遍较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待成熟,高校要以培养合格的党员为目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针对青年学生社会参与积极性较高、求知欲浓的特征,尊重学生党员权利,关心党员切身利益,满足合理需求,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和激励凝聚功能,进而有效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以党性教育为主线,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党性教育是党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党组织要围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纲领、政策、宗旨、纪律教育,组织、作风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方面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坚持贯彻实践性原则,着力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与服务意识,体现党的性质和要求。
第五,依托传统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党建实效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方面运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两个传统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增强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提高培训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传递信息量大、形式丰富、感染力强等优势,多途径地开展党员宗旨等教育,增强学生党建的实效性。此外,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曾朝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闫海冰,李云峰.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6).
[4]宣玉梅.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与教育问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