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教育现状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09-03-30 06: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问题对策

邢 颖

[摘要]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和实践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和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问题;对策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

一、基本特征

从在校生规模看,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8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从院校数量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是1998年的2.5倍,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在学校数和招生人数不断壮大的同时,高职(专科)院校的校均规模也相应扩大,2002年校均规模为2523人,至2005年增加到3909人。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高职毕业生达到160余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0余万人,而就业率又比上一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6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成效。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与普通国民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职业教育的种种不足与缺陷,仍然十分严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现在的许多学生是坐下来不能写,站起来不能说,走出去不能干。”这个批评是直指当前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学与做分离、手与脑分离的缺陷。本应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还在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这不仅难以培养出生利的人才,也使许多职业学校在办学中陷入了困境。具体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1)与社会市场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职业学校不能培养出拥有一技之长的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劳动者。学会计的不会做帐,学汽车维修的修不了汽车,学计算机的除了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别的都不会。新技术学生没听说过,新设备、新产品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职业教育怎能培养出受社会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2)实训设施缺失,实习场所随意化。现在一些职业学校,实训车间、培训基地极不规范,基本实训设备也早已老旧过时,招生时承诺的实训、实习兑现不了,有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实习企业,或者被改派到其它行业实习,还有一些学生“赋闲”在家。

(3)职业教育教科研力量薄弱,无生利经验的专业教师群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离,知与行不统一。专业教师群体缺乏实践能力,无生利经验。

三、对策

我们认为,要使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放射出生利的光辉,回归职业教育应有的使命,不仅需要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更需要政府来在全社会形成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笔者拟从这三点试作阐释:

1、要有市场化的意识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和细致。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领导者必须以市场的眼光来办有为的职业教育。

(1)研究市场需求,办实用的职业教育

陶行知说过:“不延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学校应建立市场调研体系,与市场保持积极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发展动向,依据地区和学校优势,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区域品牌和骨干专业。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教育是“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的教育,为改善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使所设置专业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联系起来。” 。 职业学校应树立“立校育才”“办学为民”的观念,有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2)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走订单培养之路

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教学,是由用工企业提出人才规格标准,以职业学校为培训主体,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训,进行全程监控,共同实施对人才培养的一种策略。职业学校作为培训主体,则要保证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并依据企业“人力资源定制”的具体要求,与企业签订人才需求订单,按企业用工的实际标准进行专门化人才的培养,使所教学生一进入企业,即可上岗生产,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标准的校企无缝对接。

2、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素质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支撑。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好的专业教师能带出一个好的专业,反过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因此,必须加强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有特色的专业教师,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职业学校中优质教师资源已经严重短缺,优秀的教师正在不断流失。这个严峻的现实必须引起校领导高度重视。陶行知非常重视职业教师的培养,他说教育自身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须有适当之教员”。他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对职业教师的要求,指出职业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生利的经验;第二,具有生利的学识;第三,要有生利的教学方法。 这就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比普通教育教师更为严格的要求。正如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所要求的“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知识,学会现代技能,感觉现代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

3、高度重视消除传统文化精神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

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浸染,“学而优则仕”、“跳农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国民。不论是精英教育的昨天,还是大众教育的今天,技能人才一直被排斥在知识分子之外,处于被鄙薄的地位,现实中技能型人才待遇普遍偏低更加剧了这种排斥意识与排斥认同。在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的参照下,职业教育成了劣等教育,高职生成了羞于见人的次等公民,既不被人尊重也瞧不起自己,人的个体多样性被否定了,社会需求的多样也被否定了。扭转社会舆论,矫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提高职校生的自身价值认同感,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承担的重任。

职业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并正确对待技能型人才,提高技工待遇,尊重技工,尊重技工的劳动。虽然现在已有所改观,但仍不够,仍要对职业教育、对广大技工倾注更多的关怀。

参考文献:

[1]行知研究[j].1987(2)

[2]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陶行知全集:卷1[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邢颖,女,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