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避讳鉴定版本

2009-03-30 06:51高荆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版本鉴定古籍

[摘要]从避讳的范围、方法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等方面来论述避讳在鉴定古籍版本时代、古籍版本的真伪、辩明古籍的刻处中的作用以及利用避讳在鉴定版本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避讳;古籍;版本;鉴定

1避讳的范围、方法与特点

避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国讳”或“公讳”,是避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之名。这是举国之人都要遵行的,也是避讳最主要的一类。第二类称为“家讳”或“私讳”,是避父祖之名。第三类称为“圣讳”,是避封建社会被尊为先贤圣人的名字。

(1)改字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荆。”张守节作《正义》解释到:“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

(2)空字省字法。即在书写中遇到应避讳之字时,或空一格,或画一个方框,或干脆将字省去。如百衲本《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前侍幸 _宅。”这里所空之处本是“顺之”二字,指萧顺之,乃梁武帝之父,因避讳而采用了空缺的方法。

(3)缺笔法。即在写字刻书时遇到应避讳的字不改不空,而将该字少写一笔或两笔,表示自己并未直书其字。

(4)避讳改音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曰:“正音政,后以始皇帝讳,故音征。”

(5)以字号、住地、官职等代名法。如王夫之晚年定居衡阳石船山,故人称其为王船山。

从避讳的特点看,秦代以前讲究生者不讳,同字音不讳,两个字的人名只有连用时才避讳,单用时不避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秦代发展到讳生人,临文需讳,并开始讳嫌名,同时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避讳改字的方法.比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里的“正月”写作“端月”,改“正”为“端”。

汉代开创了因避讳而改人名、地名、山川及动物之名的先例,同时增加了私讳和家讳.最引人注目的是“讳训”,就是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比如帝王姓名,讳训;高祖刘邦,讳邦字曰国;惠帝刘盈,讳盈之字曰满等等。

汉代也开始了嫌名的避讳,汉武帝讳“彻”,“彻”字改为“通”,同时并讳“辙”字。三国两晋不但讳名,且讳其字。

隋朝帝王避讳,主要集中于隋文帝之父杨忠、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三人。凡“忠”字改为“诚”字,“坚”字多改为“固”字,“广”字多以“大”字代替。

唐代,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唐代避讳之法令本宽,而避讳之风尚则甚盛。比如,高祖李渊,讳渊改为泉或深;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代,或为系。

宋人避讳最严,比如,太祖赵匡胤,因避其讳,匡改为正、为辅、为规、为纠、为光、为康。匡国军改为定国,匡城县改鹤丘.胤改为裔,胤山县改平蜀.

辽金其始本无文字,无所谓避讳,金灭辽以后,与宋人接触频繁,金亦受其熏染,其避讳遂比辽为盛。

明承元后,避讳之法亦甚疏,但避讳制度在明朝并没有消亡,万历而后,避讳之法稍密.故明季刻本书籍,常“多”做“尝”,“校”多做“较”。

清朝的避讳,陈垣先生就明白指出:“清之避讳,自康熙之汉名玄烨始,康熙以前不避也”.康熙时避讳制度骤然严格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二名偏讳上,当时规定以“元”代“玄”,以“煜”代“烨”。清朝避讳最为酷烈的时期是乾隆皇帝时期,因犯讳而构成的文字狱就有多起。

2利用避讳鉴定版本

因为讳字有时代性,什么朝代讳什么字,是规定好了的,我们通过讳字可以推知版本的时代。

秦始皇名赢政,讳“正”字,当时凡遇到“正”字就改用“端”字,因此我们遇到有这样避讳的古籍就大致应判定它是秦朝时期的书。

避讳有以黑围空字或以“某”字代替的如《史记·孝文木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某”是代替汉景帝的名字“启”的,这种避讳在古籍版木鉴定中需仔细考证有以缺笔避讳的如《汉书·刑法志》中的“州”、“民”、“治,三字都缺笔,所以知道它应该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版木.

通过对避讳的研究还可以鉴定古籍版本的真伪。

岳坷《史》上曾记载:南宋嘉定年间,有一士人携一古琴至一李姓人家叫卖,该琴“断纹鳞,制作奇崛,识与不识皆谓数百年物”。琴上有两处铭文,一处是 “大历三年三月三日,蜀郡雷氏祈”,一处是“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岳坷根据后一处铭文,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赝品。因为贞元的贞是北宋仁宗赵祯的嫌名讳,而铭文上的贞字居然也照宋人的通常用法,避讳缺其末笔,“正(贞)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预知避讳,必无是理”。造假者一时疏忽,前代人竟避了后代人的讳,露出了破绽。

3由于各个时期避讳的具体情况复杂,因此在利用避讳鉴定古籍版本时,在有些情况下,也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第一,要注意官刻本,特别是历代中央机关、内府刻本与私宅家刻,特别是书铺子刻本之间,在避讳的严肃性上有很大区别。一般说来,官刻书讳法比较严格,运用起来比较可靠。家刻本,尤其是坊刻本,讳法就不那么严格,甚至是同一个字便是此避彼不避。

第二,要注意重刻翻刻时讳字照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寻找讳字,那就要上当受骗,鉴定失实.

第三,要注意影刻本,影刻本对于底本来讲一切都是照刻不误,把原来的版式行款,边栏界行,书口鱼尾,字体刻工,甚至所有的讳字,都一一照样刻了下来,如果没有经验,或者是再被后人造伪,仅仅靠避讳字,那对于版本鉴定就是徒劳而无益。

第四,要注意影印本,影印的书较影刻的书更进步了,与原底本形神更似,其中的讳字更是依然如故,这种影印的书,要是有人在其上大做手脚,以假充真,我们再去寻找避讳字来鉴定版本,那就会犯错误了。

作者简介:高荆梅(1979— ),女,陕西人,古典文献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学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版本鉴定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古籍版本鉴定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