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传播

2009-03-30 06: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电视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

施 玮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思潮,其本质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重构。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之一,早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播图像的技术。它带领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视早已经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之一。本文试通过电视这个角度,来探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传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电视

《武林外传》无疑是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之一,它可谓是电视界的一匹黑马,没有大牌演员;没有大成本、大手笔、大制作;没有大肆的宣传。可是从央视开播的第二天,其收视率就直逼4.26%,在同期播出电视剧中收视排第一。《武林外传》这部情景喜剧引来了收视狂潮,但观众反响的两极分化也很明显,叫好叫骂的都有。笔者从哲学的角度看到了这部电视剧中的另外一些东西。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是艺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艺术化。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层次分明消弥了”。《武》剧对传统进行着颠覆,解构和反讽。利用编码与译码双方所熟知的“代码本”,使受众产生选择性记忆。在费斯克看来,受众生产文本会产生快感。电视文本既有可写文本的开放特点,又有可读文本的易懂的特点,是种生产性的文本。也就是说,在这种生产性文本的基础上,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重新解读文本,生产出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文本,带给受众的是一种生产的愉悦和颠覆的快感。多年前的?大话西游?开了中国电影恶搞之先河,今天像《武林外传》这类的电视剧的出现,无疑表明电视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现媒介之一,更加能够体现后现代的独特魅力。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受到了生产方式的制约,并在这种制约下表现生命。80年代开始,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逐渐走入了中国的普通家庭。后现代主义也渐渐开始流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的文化思潮,构成了社会的最重要部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由最初的直接接触的关系,转变为由机器代替自然与人交流。电视作为一种现代的机器,取代了人类感知自然的能力,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与人类进行着交流。根据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我们可以推知,人们所感知的世界不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个电视所描摹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描摹出来的类向世界。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传播。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人类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更加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视机前面,这使得电视机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作为其主要表现结果的文化后现代主义,正是改变我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结果。所谓的数字电视、电视频道菜单化等,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所主动追求的一种效果。它把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艺术混合在一起,让受众自己进行选择。正如大卫·钱尼所说“后现代主义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品质——模仿拼贴,无深度感,讽喻,观奇表演及对人为技巧的讽刺性推崇——全都核心于被湮没的大众文化传统。”

可以说,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宣传或诱引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得以大众化的关键。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化也融入了大众传播。随着电视等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化渐渐走进了大众传播,使得大众传媒也有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电视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产生是与电视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电视的包容性和强大影响力是别的媒介很难做到的。通过电视,我们可以观看到任何我们想看的东西。无论是欧洲的运动比赛还是南极的独特风光,透过电视,世上万千风景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看到的。电视开始逐渐主宰着我们的审美倾向和判断能力,我们相信热播的电视剧就是最好看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思考。

电视的普及和后现代主义的泛滥,从某种程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所决定的。一定的物质生活关系决定着一定的精神生活关系,但电视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多的新技术,新媒介还在继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的到来,对后现代主义的泛滥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大众传媒日益膨胀的世俗化倾向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正在改变着我们国家的个人空间和大众场域。

作者简介:施玮,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猜你喜欢
电视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