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颖 徐亚超 王 敏
摘要:农村信用联社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物,近年来,在农村信用联社领导下,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逐渐扩大,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其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成为服务“三农”的绊脚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提出,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对信用联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其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联社;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农村信用联社的基本概况
农村信用联社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之一。它是由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完全与农业银行脱钩,由人民政府管理的地方金融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经政府授权,信用联社主要履行督促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落实支农工作;制定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指导下级联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及对其各业务活动和社会保障进行辅导和审计等职责。在联社领导下,农信社资产质量逐步改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二、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现状
1农村信用联社业务发展情况。农村信用联社现开办的负债业务有活期、定期、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资产业务有: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等。中间业务有:现金结算、票据结算、转账结算、金融咨询业务等,有的可办理现代化大额支付结算。各项业务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2农村信用联社支农工作情况。(1)农业贷款投放量大,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突出。信用联社投放的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投放的绝大部分,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2)信贷投放面宽,服务面广。扩大了贷款覆盖面,基本上消灭了贷款的死角死面,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3)积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信贷结构多元化。重点支持种植业发展,积极扶持养殖业和工副业的发展。
3农村信用联社面临的机遇。(1)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收缩在农村的战线后,农村信用社成了惟一联系农民、农村的金融纽带,也为它建立在农村金融的垄断地位创造了条件。(2)惠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创业兴趣,农民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信用联社被摆到了重要位置上。(3)脱离农行后,经济业务逐渐独立,为其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减少的阻力,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三、农村信用联社目前在经营农村金融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在信用联社的管理下,得到了良好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业务面狭窄,缺乏创新能力。农村信用联社目前主要经营传统的存取款、结算业务,还有一些代理发放工资,贴现等低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金融租赁、证券贴现等高专业性的业务涉及较少,许多创新性的金融工具被束之高阁。
2支农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手续繁琐。在支农贷款的发放中,存在着期限不合理,与生产周期不相适应的问题;且贷款手续繁琐,效率低下。
3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投向乡镇村集体、个体企业和农户,经济实力较弱,部分素质较低,无力或者不愿还款。加之“重贷轻收”依然存在,增加了潜在风险。
4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部分员工素质较低,操作风险大。由于历史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的制约,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风险意识不强。操作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5硬件设施不完善,阻碍农村业务的扩展。信用联社管理下的农村信用社分散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设施配备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制约业务发展。
四、改善农村金融业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以下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业务创新;经营黄金客户。加强业务创新,如可依据农户贷款资金的不同用途,制定不同的借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努力同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建立信贷关系,扩大业务范围。
2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使贷款方式多样化。信贷员应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生产周期确定贷款期限;联社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信用社简化贷款手续,采用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3严格审批新增贷款,加强清收不良贷款;创建“信用工程”,营造信用环境。严格审批新增贷款,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贷款,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开展“信用工程”,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给以奖励,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风险意识。联社不仅要广纳高素质专业人才,还要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发展一批即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银行实践经验,即熟悉金融惯例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创造条件。
5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完善硬件设施系统。先进的电子信息化设备,不仅使各项业务高效地开展,而且减少操作失误,节省人力成本。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先进技术为金融发展服务。
五、结语
农村金融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信用联社与农村经济发展是互惠共赢的。信用联社要把握各种机遇,创新营销举措,开展个性化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业务领域;规范管理,强化执行,着力落实内控制度,加强稽核力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为自己赢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