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邦
今年一段时间,国内各种媒体相继报道了不少令人惊诧不已的事情。从深圳海事局书记林嘉祥的蛮横,到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运军的质问,从“邓玉娇事件”中镇招商办主任邓贵大等人的肆意妄为,到浙江杭州市飙车案胡斌冷漠狂妄罔顾生命。无论当事人的言语还是行为,都让人感到不可理喻,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到了癫狂的地步。不管这些怪相乱象表现形式如何,事态发展及结果怎样,都不能掩盖事件背后一个基本的现实,那就是当事人良知的普遍缺失,导致了头脑丧失理智,言行肆意放纵,
大家知道,如今社会上办事找关系时兴,潜规则盛行,“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蔓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本来正常的事情却不得不用非正常的方法才能得以解決:本来不正常的事情却可以顺利地通行无阻。当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法回避这些荒诞离奇的现象,而又无可奈何接受这种现实时,其原有的分析判断标准和传统的思维定势就必然颠覆,正常的认知不可避免地陷入模糊不清甚至混乱的状态。
许多人为了在那种浑浊晦暗的环境中追求相对于自己的公平,或者是追求某种名利和实惠,不得不另辟蹊径。或走旁门左道。或灵活变通,突破原有的行为底线,稀里糊涂或者迫于无奈地随波逐流,做出一些有悖道德、法律和常理的事情。久而久之,导致人们头脑里原有的是非、荣辱、善恶和价值观等纯朴的良知逐渐地流失殆尽,良知的缺失,首先导致的是对人们原有的自律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冲击和瓦解,从而使盲目的从众,心理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动力占了上风。当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必然随意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欲望、放纵自己的言行,以致抛弃自己的操守,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而周边的人们因认知上的扭曲和混乱,迷惑不解,茫然以对,致使非理性的行径在默许和纵容的环境中变本加厉,愈加放纵。
物欲横流世态下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驱动,使许多人在认知混乱和良知缺失面前难以幸免。往往群体性的良知缺失更容易导致放纵行径的泛滥,并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从吉林松原、江苏盐城等地的高考集体作弊事件、重庆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都可以看到相关管理者、老师、家长、学生等一干人,或为金钱、或为私欲、或为自保,其不择手段、肆意妄为的背后,无不暴露出良知缺失的阴影。
良知缺失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腐蚀剂,言行放纵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剧毒药。有时候,良知的缺失,不仅会表现在言行的放纵,而且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侵蚀社会正常运转的机体,如果任其发展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当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阶段,社会发展的快车驶入一个新的急转弯时,面对身边无处不在的诱惑和莽莽丛生下的陷阱,坚持心底那份纯真的理念,保持头脑里那份清醒的认识,看好那份心灵深处的良知,恪守那份洁身守道的言行,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