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通假字的类型

2009-03-27 04:34刘胜男
现代语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类型老子

摘 要:郭店楚简《老子》本经中的通假字分为无形体联系和有形体联系两大类,其中有形体联系又可以分为声符相同、形符不同,省减形符和增加形符三种。

关键词: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通假字 类型

楚地出土的一系列简帛佚籍和文献,近年来成为惹人注目的焦点和催人发奋研究的对象。就郭店楚简来说,《老子》甲、乙、丙三组简书的发现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先秦子籍观。与今本相比,简书本贮存了大量异文,而通假字是简书《老子》本经异文中最为复杂且数量最多的一类。本文从字符构造角度分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通假字的类型,可以为研究本经字义以及汉字发展史,尤其是为楚时期的汉字使用情况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将通假字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照字符联系分类,可将郭店楚简《老子》本经通假字分为无形体联系和有形体联系两大类,其中有形体联系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声符相同、形符不同,增加形符和省减形符。

为直观体现上述两大类四个小类的区别,下文将通过个案分析略作说明。

一、无形体联系的通假字

亥/改(《老子》(甲本)·二一)

“蜀立不亥”此句在王弼本第25章。上下文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王本、傅奕本、河上公本均写作“独立不改”,帛乙本作“独立不垓”。王本释此句为:“无物匹之,故曰‘独立。返化终结,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说文》“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像裒子咳咳之形。

颂/容

“颂”字简本《老子》出现1次,即简甲本8简“是以为之颂”,帛书甲乙本及通行本作“容”。《说文·页部》:“颂,皃也。从页,公声。”段玉裁注:“皃下曰:‘颂,仪也。古作颂皃,今作容皃。古今字之异也。”《说文·宀部》:“容,盛也。”徐锴系传:“此但为容受字,容皃字古作颂也。”可见,“容”的本义是容纳,“颂”的本义是容貌。简本中的“颂”字,使用的是该字的本义,帛书本及通行本所用的“容”字,乃是“颂”的借字。“颂”“容”皆为匣母(喻三)東部字,二字双声叠韵。“容”借为“颂”。简文“颂”字活用为动词,用来形容、描述。

无形体联系的通假字不考虑形体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音近、音同的联系而得以通假,《楚简》(甲本)中这一类型的通假字共有80组左右。

二、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

(一)声符相同,形符不同的通假字

这一类型的通假字共有30余组,每组都具有相同的声符,这就决定了通假产生的基础。

僕/樸

“僕”字简本《老子》出现2次,即简甲本2简及18简之“视素保僕”“僕唯妻”,帛乙本及通行本作“樸”。《说文·菐部》:“僕,給事也。从人,从菐,菐亦声。”又《说文·木部》:“樸,木素也。从木,菐声。”“僕”“樸”皆从“菐”声,同为並母屋部字,双声叠韵。简文“僕”借为“樸”。

猷/猶

“猷”字简本《老子》出现5次,如简甲本20简“猷小谷之於江海”,简甲本15简“是以圣人猷難之”,简甲本8简“猷乎其若畏四邻”,帛书及通行本作“猶”分别表示“猶如”“尚且”“猶豫”等。《尔雅·释诂上》:“猷,舆猶同。”简文“猷”借作“猶”。

(二)省减形符的通假字

省减形符即通假字是被通假字的声符。这一类型的通假字共有20余组。

才/在

“才”字简本《老子》中出现5次,如简甲本3简“圣人之才民前也”“其才民上也”。《说文》:“才,木之初生也。”此为“才”之本义,简文“才”借为“在”。《说文》:“在,存也。从土,才声。”“才”“在”皆为从母之部字,双声叠韵。《易·小畜》“尚德载”,于省吾新证:“载、在、才、哉,古通……金文在字哉字多叚才为之,如王在某之位,叚才为之者不胜枚举。”

古/故

“古”字简本《老子》出现14次,其中13次读作“故”,1次用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即简甲本8简“长古之善为士者”。《说文·古部》:“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字汇·口部》:“古,远代也。”“古”的本义是表示过去的年代。“古”字又用为连词,表示因此、所以,乃是“古”的假借义。《盂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古丧师。”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按:“假古为故。”

“故”,《说文·攴部》:“使为之也。从攴,古声。”按:“故”字古文字形并不从“攴”,而是与“古”字同形。说明“古”字本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后被同音假借为连词,表示“因此”“所以”,为区别词义,又造出从“攴”之“故”字,这种情况我们从楚简《老子》“古”字的使用上也可以得到说明。“古”“故”同为见母鱼部字,二字双声叠韵。“古”借作“故”。

(三)增加形符的通假字

增加形符即被通假字是通假字的声符,这一类型的通假字共有30余组。

植/直(《老子》(乙本)·一四)

今出土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一句,在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五章写作“大直若屈”(王本),注为“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又在第五十八章释“直而不肆”句时云:“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拂〕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很显然,王弼是将“直”释为“曲直”之“直”。文物出版社《郭店楚简老子》释文释此句为“大植(直)若屈”,亦认为“植”即“直”字,后文括号里以通行本“直”字注释“植”。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一书释此句为“植,通直”。今人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依王弼本《老子》,亦将此句中的“直”释为“曲直”之“直”,其译文为“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的一样。”

许慎《说文解字》木部“植”字条云:“植,户植也。”

静/争(《老子》(甲本)·五)

“静”字简本《老子》出现2次,即简甲本5简“以其不静也,故天下莫能与之静。”帛甲本与简本同,帛乙本及通行本作“争”。《说文·青部》:“静,审也。从青,争声。”又《说文》:“争,引也。”静从“争”声,“静”为从母耕部字,“争”为莊母耕部字,二字叠韵,从莊旁纽,读音相近。简文“静”借作“争”。

戁/難

“戁”字简本《老子》出现2次,即简甲本16简“戁易之相成也”,简丙本13简“不贵戁得之货”,帛书本及通行本作“難”。《说文·心部》:“戁,敬也。从心,難声。”“戁”从“難”声,读作“難”。

可以看出,后面三种类型的通假字即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与第一种类型的通假字即无形体联系的通假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字符的关联性。第一类通假情况是字符之间无任何联系,后面三类是字符之间通过声符联系起来。但无论如何,这两大类型的通假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都是声音的相近相通。根据上述初步统计的结果,楚简《老子》甲本通假字中有形体联系的要稍多于无形体联系的,这同时说明了此时在形声字的大量出现及其发展过程中,形声字的稳定性还不够强。

参考文献:

[1]丁四新.楚地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一)[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元春.略论马王堆帛书《周易》本经通假字的类型与传承[J]广西社会科学,2008,(8).

[3]刘钊.郭店楚简校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

[4]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聂中庆,李定.郭店楚简《老子》通假字研究[J].语言研究,2005,(2).

(刘胜男 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430074)

猜你喜欢
类型老子
漫画
漫画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