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寨”本是指处所的名词,后由处所的特点而有了指被仿制或模仿的意义,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都得到了扩大和发展,反映出词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山寨” 词语 发展
提起“山寨”,人们大多会想到美丽的山寨景观,独特的山寨风情。但目前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频频出现了指被仿制或模仿的“山寨手机”“山寨产品”“山寨鸟巢”甚至“山寨国奥”“山寨引擎”“山寨《红楼梦》”等等,并且有越来越火的趋势,充分体现了词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途径。
新“山寨”的产生与流行,与日益“成名”的“山寨手机”密不可分。“山寨手机”也称“山寨机”,早期的“山寨机”也可以说是“野手机、黑手机或高仿手机”,是由逃避政府管理,没有自己的技术,完全靠攒件组装产品的手工作坊类的小工厂制作的。随着2007年10月国家实施了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取消,“山寨手机”身上的“黑色”也渐渐退去,不再是“野手机”“黑手机”,并很快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国内手机市场上的一大“主力”,“山寨机”也自然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和拥有自己的技术、品牌的正规厂家相比,“山寨机”仍然不是正规军,也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因此“山寨机”就专门指那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外形通常模仿一些知名一线品牌的热门产品的贴牌机或名称五花八门的杂牌手机,可以说是对杂牌手机的戏称。而“山寨机”产生后,与之相关的事物也自然用了相同的指称,如生产“山寨机”的厂家为“山寨厂”,“山寨机”的品牌为“山寨牌”或“山寨品牌”。“山寨”的使用范围从手机扩展到与之相关的概念上。
手机可以由非正规厂家仿制,其它数码产品也有被这样制造的可能。虽然和已经呼风唤雨的“山寨手机”相比,这类产品的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们一出现,就由“山寨手机”的叫法类推,被冠以了“山寨”之名。如:
(1)当然,山寨MP3最终还是没有如同手机这样成大气候。(《电脑报》2008年7月8日)
(2)《“山寨平板电视”产业链调查:价格低一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2008年7月15日)
(3)《山寨数码相机露脸武汉》(《长江商报》2008年7月30日)
由此,“山寨”的外延由“手机”扩展到同类的数码产品。但实际上,能这样仿制生产的又不仅限于数码产品,因此其它商品也有“山寨版”的可能,“山寨”也开始泛指有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嫌疑的一般商品。如:
(4)《“山寨功夫熊猫”齐出炉》(《温州商报》2008年7月8日)
(5)《“山寨玩具”质差惹人厌》(《江南晚报》2008年7月15日)
(6)《刘亦菲,“山寨礼服”女王》(山寨博客2008年11月11日)
《功夫熊猫》是曾经热映的影片,一些非正规的玩具商模仿其中的形象做出的玩具熊猫被称为“山寨功夫熊猫”;“山寨玩具”是小工厂小作坊生产的不正规的玩具产品,常仿冒时下最流行的玩具;“山寨礼服”则指非正式品牌仿做的礼服。可以看出,“山寨商品”一般具有两个特点,即非正规生产与模仿。它们和盗版商品并不完全一致。盗版商品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复制别人,是对别的品牌的冒充;而“山寨产品”则常常仿冒最新、最流行的内容并常加以变通、创新,并不特意冒用别人的品牌,承认自己的非正规军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山寨版”商品常具有时尚、新颖、价格低但质量差的特点。
商品可以是非正规生产、仿制的,而一般的物品也可以是非正规制作或模仿制作,因此“山寨”的外延还扩展到非商品物品上。如:
(7)《广东航空爱好者自制山寨直升机试飞》(中文业界咨讯 2008年6月17日)
(8)《又来,安徽农民小伙在北京自制山寨潜艇》(中文业界咨讯站 2008年7月6日)
(9)《“山寨鸟巢”走红网络》(《楚天都市报》2008年7月30日)
(10)《网友自拍山寨版〈红楼梦〉走红网络》(网易新闻 2008年10月20日)
从文字内容可以看出,“山寨直升机”“山寨潜艇”都是个人制作出的,“山寨鸟巢”则是民间人士自己仿照北京奥运鸟巢的造型制作出的,“山寨版《红楼梦》也是非专业人士业余自拍自演的。一般来说,这类物品非个人能力所及,“山寨”的使用正标明了这种“非正规”“个人制造”的特点。下面用例的“山寨”则更强调仿制或模仿性,不仅可以是物品,还可以指人:
(11)《某地惊现山寨版法拉利》(西祠胡同 2008年7月22日)
(12)《山寨明星代言山寨机》(应科苑网 2008年5月31日)
(13)《山寨国奥,你不配代表中国》(网易新闻 2008年8月10日)
例(11)中的“山寨版法拉利”并不是个人制造的,也不是由“山寨厂”造出的,而是正规厂家模仿“法拉利”制造的一种轻便汽车,与法拉利外形相似。“山寨明星”则是专指代言“山寨产品”的、与某些明星非常相像的人,他们把明星模仿得惟妙惟肖,足可以假乱真。而“山寨国奥”则指与其他国奥队的水平相比,中国的国奥队,就像是假的、仿冒的,因而被冠以“山寨”之名。
由专指非正规厂家仿造的手机,到可以指非正规制作或具有很强模仿性的物品,“山寨”一词的组合范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与“山寨”物品相关的主体或客体,也随着“山寨”外延的扩大而更加丰富:相关的想法为“山寨创意”;相关的行为是“山寨行为”“山寨秀”;出卖相关产品的店铺则叫“山寨小铺”;与之有关的现象可称为“山寨精神”“山寨文化”。而“山寨”一词数量上的由少到多,还使它有其他灵活的运用,如可以用为形容词,同“很诗意、很中国”的用法相同:
(14)《自己做的“鸟巢”,很山寨!》(中华网 2008年7月25日)
(15)它的外壳太次了,手感极山寨。(黑莓手机论坛 2008年6月1日)
甚至有直接作为陈述形式的“今天你山寨了吗?”的表述。总之,“山寨”不仅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发展了起来,而且越来越流行,大有“一切皆可山寨”之势。
“山寨”一词能够流行是有原因的。首先,社会生活决定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语言只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上“山寨机”“山寨产品”的出现和存在,必定促使语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山寨”一词便应运而生了,而这些产品的流行也使“山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其次,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特点有关。虽然并不确定为什么“山寨产品”要以“山寨”相称,但一旦明确了“山寨”一词所承担的含义,这种新颖别致甚至有些戏谑的叫法,便极大地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从而被更多地使用并流行开来。
(吕文娟 山东 曲阜师范大学档案馆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