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关键词:V/A个死 语义涵盖 句法分布 句法功能 句法特点 语义探源
一、引言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隋设江夏郡置,寻仍曰江夏郡,唐又为鄂州,宋曰鄂州。江夏郡即今湖北武昌县治,元置鄂州路。
鄂城县,周时楚地,楚熊渠伐庸杨粤,至于鄂,立其中子为鄂王,汉置鄂县。三国吴初改曰武昌,自公安徙都次,寻徙都建业,民国改为寿昌,又改为鄂城,原属湖北江汉道。位于鄂州市东郊,长江中游南岸,西接华容、梁子湖区,距省会武汉市40公里,东南与黄石市接壤、北与黄冈市浠水县隔江相望,是鄂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元任(1994)将鄂州、孝感和黄冈等地的方言一起称为“楚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学院(1987,1989)将鄂州、黄冈、孝感等地方言合称为“黄孝片”。
鄂城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中的黄孝片,但受相邻地区方言的影响,鄂城方言也有自己的特点。
在表示程度的方法中,鄂城方言有很多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同的说法。如“很×”“非常×”“×得很”“×极了”“×死”等,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说法。本文讲的主要就是“V/A个死”,拟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可能来源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二、语义涵盖及句法分布
(一)语义涵盖
“V/A个死”,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V/A”“V/A死了”,主要用来表明程度,指某个行为动作或状态达到极点,使人难以忍受(也有表示某个动作行为持续不停之义),多是消极的、负面的、不愉快的感觉或状态。如:热个死、累个死、急个死、烦个死、疼个死、气个死。
北京话里一些形容积极的、正面的、愉快的感觉或状态的“V/A”,如“快”“乐”“高兴”等一般不能进入。
(二)句法分布
1.能受否定副词“莫”“不消”等修饰,表示某种状态的出现或动作的发生是不必要的,含有劝告、安慰意思。如:
(1)不消急个死,慢慢来。
(2)莫烦个死勒,好好困下子。
(3)不消气个死得,……
(4)莫伤心个死,她又不是不回来。
2.能受某些时间副词,如“刚、刚才,一会儿”等修饰,一般出现在对比句中,表明某种状态或感觉的变化。如:
(5)她刚刚急个死,现在总算静下来了。
(6)小王一会儿热个死,一会儿冷个死,怕是病了。
3.能受频率副词“又、更(是)”等修饰,表明某种状态或感觉变化或加强到让人难以忍受。如:
(7)武汉的天气又热个死,真是烦个死啊!
(8)听到这句话,他更是急个死。
(9)看到事情变成这样,他更后悔个死。
4.能进入“把”字句及“被”字句中,表明“V/A”这个动作造成的结果使主语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同时,这个动作或状态是持续性的。如:
(10)把小李吵个死。
(11)这件事把她烦个死。
(12)他被那件事急个死。
(13)小李被老板骂个死。
三、句法功能
(一)作主语
常用于“V/A个死+也都+否定词”表示即使执行某种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状态,事情也不能改变或得到解决,常有后续句表明“劝告某人放弃该动作行为或情绪状态”。如:
(14)急个死也冒得用,不如老老实实地回房间躺下子。
(15)哭个死也不会管用,她根本不理你,不如先回家去。
(16)烦个死都是这样,不如开开心心地玩一场。
(二)作谓语
表示某种情绪状态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常与后续句构成因果关系。如:
(17)她累个死,别去烦她。
(18)小王热个死,给他送一杯饮料去。
(19)屋里呛个死,最好赶快出去。
(20)这菜辣个死,不要吃那么多。
(21)这臭味熏个死,我都要吐了。
(22)太阳晒个死勒,让你妈妈不要去农田干活了。
(三)作宾语
常用于“真是+V/A个死”格式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真是V/A死了”。如:
(23)真是骇个死,心都要跳出来了。
(24)真是急个死,人还冒来。
(25)外面真是吵个死,都睡不着觉了。
(四)单独位于句首或句尾
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感觉或心理状态。如:
(26)急个死!还冒来。
(27)多穿点衣服,冷个死了!
(28)伤心个死!
四、句法特点
(一)构形规约
“V/A个死”中,“V/A”多为心理动词、感受动词、不及物动词。如:爱、恨、气、怕、吓、怄、喜、着急、伤心、后悔(心理动词);吵、闹、熏、磨、吹、扯、颤、晃、烤、晒、呛、咳(感受动词)等。形容词也主要是表情绪状态和感受的。且“V/A”多表示消极义。
某些“V/A个死”中可以插入“半”构成“V/A个半死”的形式,不过语义上就有所弱化。如:吓个半死、呛个半死、熏个半死。
这些能插入“半”的前面的动词多是使动性的,且主语多为事物。
(二)结构关系
“V/A个死”属于述补结构,语义中心在“V/A”上,“个”是一个虚化了的起音节协调作用的有音无义词,与“死”一起附着在“V/A”后形成程度形尾,表示难以忍受的状态、情绪或心理感觉。
五、语义探源
“V/A个死”大都可以说成“V/A死”。如:“急个死”相当于“急死”,“累个死”相当于“累死”,“热个死”相当于“热死”。由此,“个”在这里是一个有音无义的助词,并不表示计量义,而是表示某种语气。关于“个”的用法在许多方言著作中已经提到(这里不再复述),“V/A个死”类似于“V/A个V/A”的格式,故有可能是由这一格式中补语的固化形成的。如:“说个清楚、弄个明白、想个透彻”等等,在这些格式中,“个”的语义已经虚化。
用“个”系联状态补语的用法,在南宋后期就已经出现萌芽。如:
(29)只把你箱笼打开,眼同众人看一看,有东西没东西,大家见个明白。(《金瓶梅》第七回)
(30)众人都一阵风卷残云,吃了个精光。(《金瓶梅》第三十四回)
(31)我闻伊夜来得一梦,你便说个详细。(《张协状元》第二出)
(32)提一角酒,索性和婆子吃个醉,解衣卸带了睡。(《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在这些例子中,“个”引出状态补语,这些补语重在描写,而不是重在叙述结果。太田辰夫认为,由类推作用进入这种结构中的“死”由于使用频率高,便逐渐固化了,成为一种表程度的特殊格式。当然,这与“死”的语法化也有关,(本文对此不作详述)作为基本词汇的“死”在词典中就有“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明程度达到极点”的义项。
六、结语
通过对鄂城方言“V/A个死”的用法考察,笔者对家乡方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笔者家乡话已经不是很地道了,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
[2]陈淑梅.鄂东方言语法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Z].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
[4]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冠明.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J].方言,2005,(3).
(王晓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