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天君”

2009-03-27 04:34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玛蒂尔项链思维

韩 新

叶老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些人看电影,希望电影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看见前一景那人坐在自己家中,后一景便在朋友家和朋友面对面谈话了,便会问:“他门也没出去,怎么一会儿就在朋友家中了?”叶老批评这样的人“不预备动一动天君”。这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正是它的“空白点”所在,观众是应该运用自己的“天君”(大脑)去“完形”的。他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倾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提倡在鉴赏时对作品进行研究考察,并把研究考察所得比作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在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莫泊桑的《项链》是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原教材在预习提示中说:“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并没有采取武断的手段照本宣科,而是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女生A:“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的感受跟读其他讽刺作品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有一种沉重感,深感玛蒂尔德的不易和坚强,并对她抱有深深的同情。无论如何,在感情上,我对她怎么也‘讽刺不起来。”

男生A:“生活过得好一点,这是人人都向往的,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该有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向朋友借一挂项链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这又有什么错呢?我们总不能要求她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地前往吧。”

女生B:“在舞会上丢了项链,只不过是上帝与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罢了。我认为就作者而言,他正是要通过这个突变来表现玛蒂尔德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呢。”

女生C:“我要为她的诚实大声叫好,她为了找到一挂同样的项链,‘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愁苦不堪,快病倒了。假如没有很大的诚心,她会不会买一挂赝品来以假充真呢?如果那样,可就歪打正着,不用受十年罪了。”

男生B:“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我再补充一点,不知同学们看过小品《杨白劳》没有,欠钱的是大爷,要钱的是孙子。在社会上,这样的事还少吗?前些年国务院总理亲自主持解决三角债问题,说明不诚信已给当今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学学西方的玛蒂尔德。”

通过激烈的讨论,师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虽然作家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现在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应是——小说赞扬了玛蒂尔德的诚实与坚强,对她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也对其虚荣心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讽刺。

通过教学本文,笔者有这样的体会:

当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还是指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无疑是对的。我们在此基础上更注重把学生学习的思维自由还给学生,特别是在文学篇目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语感,运用想象,把作品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结构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参透作品,把握作品的意义。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把握作品,教师是作品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作品的代言人和代读者,不能越俎代庖。

规范学生的思维,不是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而是要保证学生思维沿着科学、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惟一的,学生的理解只要不是牵强附会,不是违离了文本的“框架”,我们就肯定其正确性或可取性。这样,不仅符合文学欣赏规律,而且符合学生的阅读认知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是多方面的,既有聚合思维,又有发散思维;既有学科思维,又有品质思维。就前者而言,我们不能忽视发散思维,因为这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就后者而言,我们不能忽视品质思维,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前提。

(韩新 山东省高密市城南中学261500)

猜你喜欢
玛蒂尔项链思维
丢失的项链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找项链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