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这种在阅读中融入自我感受的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按照他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那就很难在阅读课上活跃起来。”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质疑,大胆探究言外之意
创造性阅读是学会疑问的阅读。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教其无疑,至此方得长进。”这里朱熹告诉我们读书必须学会质疑才能进步。因为质疑,必有思忖;因为思忖,必有发现;因为有发现,就有创新,有创新,就是创造性的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鼓励质疑并巧妙引导,就能在学生思维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连串思维的涟漪,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文本的目的。杜甫的《石壕吏》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具有人民性的好诗,上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差吏抓夫时,诗人在睡觉吗?他是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笔者备课时的确没想到,笔者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结果,学生找到了这些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有学生说,诗人虽然未出场,但这些诗句却分明显示出他目睹了差役抓人的整个过程,他通夜未能入睡,可见他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不是一个旁观者。有学生说诗人虽未出场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他对凶横残暴的差役的憎恨,对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说这正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诗人于叙事之中饱含无限深情,这也正是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课堂上这样大胆的疑问既提出问题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诗的情境中来,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存异,积极鼓励多元解读
创造性阅读是“百家争鸣”式的阅读。一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语文课常常依赖于教参,有的教师甚至把它作为唯一标准。而美国大科学家费·因格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说的虽然是科学领域,然而在“求异”这一点上和创造性阅读的要求是一致的。的确,求异思维是创造性阅读最本质的特征。新课标就明确要求阅读要“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叔本华曾说:“不要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因此,在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看问题,善于跳出文本(并不是脱离文本)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生的想法只要合理,就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去充分放飞自己的思想。
三、补白,深入挖掘未尽之言
创造性阅读是有所创新的阅读。其中补白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白”,是指文本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文本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名家名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俯拾即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感悟它。《最后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在这里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他是韩麦尔先生他会说什么,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把韩麦尔先生可能说的话给补写出来。学生的想象出乎笔者的意料,有的学生说出了先生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慨;有的说出了先生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深情以及亡国的切肤之痛;有的说出了先生爱国却无力救国的无奈……虽然学生补出的内容不如原文的表达效果好,但学生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当时的情境的,与文本内容也很吻合。根据情境补写内容去挖掘未尽之言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创造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创造性阅读的结果。然而无论怎样,我们解读的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其他的人物,所以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把握好一个“度”。 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自由发挥,教师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细心观察,认真对待,如果学生的体验是率性而为的信口开河,或毫无根据的即兴发挥,教师一定不要一味地认同和赞赏,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及时给予矫正。否则,语文课堂将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又何谈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呢?总之,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归宿,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只要勇于开拓持之以恒,以阅读为锲机,一定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思维的人才。
(衡秀梅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初中部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