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抉择

2009-03-27 04:33
管理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郭 慧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金融环境趋紧,并正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受此影响,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范、优化信贷结构,中小企业在内源融资能力大幅降低的同时,主要外援资金渠道金融机构贷款也大幅缩减。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全球金融危机既给中小企业带来灾难也给其带来机遇,中小企业应利用危机时期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充裕而信贷需求萎缩的矛盾,实时把握国家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时机,努力改善自身信息不畅通的状况,巩固和扩大融资市场份额,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瓶颈问题,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度过难关。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难”多年来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和国内金融机构的多方努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所改观,但还未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而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下滑、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等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范、优化信贷结构,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正在或将要经受着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小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改善信用条件、扩大融资市场份额,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方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度过难关。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金融环境的影响

2007年4月,美国最大次级贷发行商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这场危机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已经引发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突出,但间接的影响不可避免。一是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经济环境趋紧,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出口。二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加剧我国股市的波动。三是美元开始出现新一轮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再加上未来我国市场增值预期十分明显,我国自然就成了次贷危机的“避风港”;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国际“热钱”不但没有撤出中国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涌入,对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构成新的挑战。[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表现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中国人民银行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 2007年央行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在信贷扩张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2]

但是至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防通缩已成近期货币政策关注重点。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降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自去年以来已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为94.7,比上月回落10.6点。而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企业调查问卷显示,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反映国内需求的国内订单指数较上个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同时,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反映企业活跃度的10月末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跌至9%以下,为近年来最低。[3]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80%以上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内源资金。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订单需求双降,中小企业的收入大幅收缩,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直接影响其内源融资能力。

2.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控,提升中小企业取得信贷门槛

从对金融业的影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次级债券的总量不大,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四大国有银行不同程度持有次级债券,经济收益受到一定的损失,从而在金融业的投资者及金融业本身心里产生了较大的恐慌。另外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就会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诠释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加重了金融企业的恐慌心里。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识别及控制,是其在金融危机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对于自身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提高对其贷款的门槛成为必然。另外在官方强制性地维护存贷利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偏弱,风险定价能力偏差,这实际上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尽管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允许一定的利率浮动比率,但是,贷款的收益并不能完全弥补高风险的中小企业破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在做出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后,必然会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

3.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融资缺口进一步加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2007年央行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为了防止通货紧缩,从2008年9月到11月底央行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调整后的基准利率仍然高于2007年调整前的利率,但是企业融资成本仍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受2007年的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的影响,央行从2007年至2008年9月中旬已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从2007年初的9%上升至2008年9月的17.50%,虽然于2008年9月25日进行了第一次下调,至12月5日累计3次下调,下调至14.0%(中小金融机构为13.0%),但从整体看,仍然高于上调前5个百分点。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现有超额准备金的数量,极大地控制了其信用创造能力,大幅缩减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中小企业的主要外源资金就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扩大了原本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央行调查也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贷款需求指数为67.4%,较上季出现明显回落。[4]分贷款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需求下降突出,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仍相对强劲。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缩减在提升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资金的供给,这样其融资缺口进一步加大。

4.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倾向缩减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由于体制方面原因,国家“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着“逆向选择”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致使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不是很通畅。

2007年底以来,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多数商业银行因贷款额度限制,纷纷在信贷上优先倾向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额度进一步缩减,融资难度加大。虽然从2008年9月开始,国家对宏观政策进行了方向性的调整,货币政策从从紧的方向调整为适度宽松的方向。但是货币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从紧政策的影响仍没有消除。

另外,尽管早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8年第二季度例会就指出: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5]其中就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是对于自身经营风险高、在银企关系中长期处于劣势、无力与大型企业抗衡的中小企业来说,仅仅依靠政策就能取得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银行放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放贷出现了比较慎重的倾向,未来甚至不排除出现“惜贷”的可能性。而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多重压力下,中小企业利润率直线下降,生境艰难。此时,银行在放贷时‘保大弃小的做法,无疑让小企业的境遇雪上加霜。这是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三、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融资抉择

1.金融危机蔓延,信贷需求下降,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融资市场份额

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外需大大缩减,国内一些出口依赖性强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其他国内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经营中扩大投资的意向大大缩减,对资金的需求量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出现萎缩。与此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资金需求仍未得到满足,资金需求仍然旺盛。

银行业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作为稳定的客户资源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资产和收入结构,并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趁宏观调控之机,应当乘虚而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分切市场,对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降低风险集中度、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通过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商业银行却出现了的信贷供给充裕与信贷需求萎缩的矛盾,这样,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刚好可以解决银行信贷萎缩的问题。只有中小企业正确把握时机,及时、充分地与商业银行联系,扩大资金来源,加快自身的发展,巩固和扩大其融资市场份额,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2.实时把握政策时机,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联系、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对我国金融市场及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政府做出了各种应对举措,而这些举措的目标之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其中,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困境是其重要部分,这将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其中,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资本市场具备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效率和优势。原本在6月底计划推出的创业板,将适时推出。[7]

另外,自12月5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实行差别调整,其中工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则下调2个百分点。说明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

中小企业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盈利能力,改善信用条件,抓住政策契机,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改变融资中的弱势状态。

3.积极利用各种渠道,解决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已波及并震慑到全球金融市场,引起各国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主体的心里恐慌,中国也不例外,前面已分析过商业银行必将在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之后提高风险防范。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统一的现象,中小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资信状况不佳,所以很难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在危机蔓延时刻,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问题,成为取得或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关键。

(1)利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传递

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使不同的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与其上下游企业的长期交易建立信誉链,[8]进而再通过其上下游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扩大其信誉链。这种错综复杂的信誉链不仅鼓励企业双方信息共享而且促进各方价值和信念建设,长期循环,它将作为好商誉和友好关系的信号,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网络,这种网络使得企业相互之间起到信息可靠的证明作用,从而减轻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市场对中小企业信息流的认同感,逐步消除金融机构信贷配给歧视。

(2)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透明化中小企业信息

解决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一融资障碍的关键,是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透明化中小企业信息。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这些信息。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他门的信息又基本上是不透明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下两个重要渠道增加中小企业信息生产和收集,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一是建立私人盈利性专业机构生产和出售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专业信息公司,负责搜集和生产中小企业(也包括其他企业)有关的信用信息,并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向信息需求方出售。如国外广泛存在的企业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二是通过银行自身的审查和监督活动来获取信息。[9]但是在我国,既缺乏专业性征信机构,也缺乏银行从事中小企业信息生产的激励和技术,进而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严重不足。

成都市已尝试由其中小企业局建立成都市中小企业信息库,但以失败告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直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不可行性。[10]中国的信用建设,无论是个人信用建设还是企业的信用建设,都是刚刚起步,所以进行各种尝试是必然的。在我国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不足可以从上述两方面入手,一是支持民间出资组建独立的、按市场化或企业化方式运作的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二是适当下放信贷权限并创建贷款新技术,以鼓励基层银行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征信行业完全民营化或商业化对我国来说还有一段时间,在完全民营化之前,可以由政府牵头,关联行业(如商业银行)参与进行企业信息征集,及时弥补因银企信息不对称而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3)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稳定的交易关系有利于消除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在银企关系中的表现,主要是作为借方的企业比作为贷方的银行在投资成败或还款概率等方面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信息经济学认为,银行具有生产信息的能力,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和安全性,银行倾向于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以便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考察和监督企业,获取与积累企业的比较完整和真实的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以及偿还贷款的能力等,以减少经营上的不确定性,避免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主只是在缺钱时才想到银行,其实融资、贷款只是银行服务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结算服务、理财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等,企业在资金出现缺口时找银行是对的,但是在资金富裕时、特别有资金闲置时,也可以选择银行的理财服务;可以通过向银行进行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咨询、了解市场信息,及时为闲置的资金找到投资的渠道。如果企能够经常的与银行打交道,建立起与银行良好的业务关系,可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了解,既方便了项目选择的主动性、 增强拟选项目的可行性,在资金闲置时可以及时找到投资的渠道、资金出现缺口也便于及时得到银行的支持。

4.“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应以自然人身份而非法人身份向银行申请贷款

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达不到“公司法”规范的要求,这部分中小企业因普遍缺乏抵押、担保资产而难以向银行取得资金。但这些中小企业中却有相当数量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对这部分企业建议由原来的以企业法人身份向银行申请贷款改变为以自然人身份申请,这样将使债务落实到自然人的头上, 更利于银行追索债务,使银行的贷款风险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11]◆

参考文献:

〔1〕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第11期

〔2〕彭伶:《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当代经济,2008第4期

〔3〕《新华视点:透视央行双率重度下调》,www.sina.com.cn

〔4〕《央行调查显示经济下行预期增强 信贷需求回落》,www.cnfol.com

〔5〕《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性》www.news.cn

〔6〕《中小企业如何消化融资危机》,玩具世界,2008第7期

〔7〕《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www.pbc.gov.cn

〔8〕陈凤菊:《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国科技信息,2008第14期

〔9〕〔11〕康立:《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60页

〔10〕何成林:《浅谈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企业家天地,2008第6期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