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指导 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09-03-26 08:47黄舒华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阅读教学

黄舒华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对学生少作限制,让他们充分地自主阅读,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正如《学记》上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诱导学生而不逼着学生走,开导学生而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圈子内活动。

“读书切戒在慌忙,‘导读工夫兴味长。”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提高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一、导而弗牵,开拓思路

近年来,尽管曾多次进行教学改革,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千姿百态,但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若隐若现。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知识积累,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智能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不能有效地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要强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教学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异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探索未知问题。

由于阅读的文学作品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发挥乃至创造的广阔的空间,激发起读者的创造欲望,决定读者对作品价值的阐发和创造,使读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作品,并引申与创造出新的意义。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伟大作品,越是人见人殊,常读常新。

因此,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使教材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和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质疑思辨的习惯。质疑是训练求异思维的起点。“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的开展。创新始于问题。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师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常规的观念使我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于前人的观点、现成的结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总离不开那些传统的习惯、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方法。创造性的探究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用陌生的眼光再度审视司空见惯的事物,发展正确而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创意。

要创设情境,巧设一疑,挑起学生的悬念,引领学生进入冥思苦想之境地,开拓学生探索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品味和思索,或在难点处求疑,或在重点处求疑,或在易错处求疑,或在无疑处求疑。

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解决问题,做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然后步步推进,层层探究,大胆设想,大胆质疑,善于发现差异,在比较中明辨是非,作深化延伸的探究,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得到一种新的结论,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宽广,眼界更开阔,思维更灵活,想象力更丰富,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

二、强而弗抑,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也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在实施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强而弗抑”,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启发学生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样就能从认识上、情感上倾向于学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产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强大毅力。

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探究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着力点。因此,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作好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达到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开而弗达,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应当转变自己

的角色和定位,强调主体参与,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要越俎代庖,要“开而弗达”,启发学生思考而不忙做结论。

让学生自主探索,要促进学生探究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构建学生主体,发展学习主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探究性阅读教学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训练学生质疑问难、发散思维、创造想象的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谓主体性,指的是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能动的选择上,表现出自觉性、选择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经验、思维方法、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制约,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订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来适合不同资质禀赋的学生。

教师应当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智力或能力等个性因素的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势头,在关键处、疑难处、蒙眬处进行适当的点拨,指明思路开动的方向,把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激发和体悟到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猜你喜欢
探究性探究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