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萍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营建动态的开放课堂;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陪衬。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不再把自己当作是权力的代表,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发展的起步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尤其是对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在一些教师的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受到斥责,使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天真、奇思异想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学生的个性发展遭到严重打击,长此以往,所有的学生都变的和教师差不多的思维,说话,做事千篇一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善待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观点。
三、营建动态的开放课堂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艺术地将教学常式和变式相结合。教师备课确实花费了很多的时间,面对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和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候比较难处理。但合格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不能一味的否认和打击,而应该鼓励其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文章,发展其个性。一位教师教《月光曲》一课时让学生质疑,有学生问道:“老师,课文中贝多芬和盲姑娘说话时为什么用上一个‘您?”这并不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但他还是鼓励学生说明原因。学生说“贝多芬是大音乐家,他怎么称又穷又瞎的盲姑娘为‘您?”教师于是就趁这个机会让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贝多芬敬爱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精神,所以才用“您”;有的认为贝多芬是被兄妹俩互相关心体谅的感情感动了,觉得盲姑娘可亲可敬,所以就用了“您”;有的认为贝多芬非常佩服盲姑娘音乐水平高,所以就称她为“您”;有的认为贝多芬在感谢盲姑娘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用“您”的。这堂课虽然脱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但却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只有拥有表现的机会,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表达和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法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同学习惯圈圈划划点点,边读边点评;有的同学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同学喜欢从课后的思考作业学进去。在表述学习结果时,有的同学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同学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无论哪种,我们都应允许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读书、思考、创造。
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学习中根据课堂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由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分成小组,确定小组组长,经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有些小学生惧怕教师,在教师面前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合作学习中发言就比较踊跃;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在小组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可以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游戏,小组讨论可能严重偏离课题,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自制力差,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容易放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鼓励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回答精彩时,要多鼓励、赞赏。例如,上完《落花生》一课,老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一:“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的人.”学生二:“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像花生那样的人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做人应该像花生。学生三:“人不应该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要敢于展示自己。”学生四:“要像苹果、桃子、石榴那样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要外表美。”“人不能学落花生,要善于表现推悄自我,如果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怕连一份工作也找不到。”老师总结:这道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说明大家对课文阅读的透彻,真正的思考了。有时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肤浅。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导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参考文献:
[1]杨小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2009,(2).
[2]栾成勇.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J].江苏教育,2008,(3).
[3]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