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清
[摘要]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应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即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求知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学生感到这门学科抽象单调,枯燥乏味,兴趣不浓。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谈谈看法。
一、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多都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自然数”,从数一数身边常见物体的个数着手;学习“小数”从认识商品标价开始;学习圆时特征时,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提出“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引发大家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饶有趣味。
二、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十几减9”时,通过“破十”算理的讲解,不仅仅是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总结出“破十”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学习“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6”,“十几减5、4、3、2”时,就能运用规律依次类推了。
三、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了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补“0”后能除尽,第三题则是补多少个“0”,也无法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道题算到哪辈子才能完呀!当老师估计到全班学生都已经算到了第三题,并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时。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教师是在学生“愤悱”之时,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手脑并用,升华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认知的兴趣相互促进,教学互动产生共鸣时,才能使认知的兴趣得到不断升华。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怎样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又如,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让每个学生读出自己手中的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名称,诸如锐角、锐角、直角;锐角、锐角、钝角;锐角、锐角、锐角;教师还要求学生边读边将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分类之后,教师又要求学生给每类三角形起个名字。这样就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鼓励和信任,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感知、体会教学内容,由积极参与的兴趣升华为认知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五、感受成功,加深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使自己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给学生创造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成功体验中加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新的成功。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教师提供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各种组合图形,诸如房子、小船、汽车、动物等,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粘贴在纸上,在班上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在创造的欢乐之中,去尽情体验成功的愉悦。
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给他们的学习以强大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功”是学生的基本需求之一,成功对学生具有无限的魅力,当学生对成功的追求心理趋向越强时,就越易激发学生成功的竞争心理和成功的自信心理,显然兴趣又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开阔视野,拓展兴趣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单纯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提供更多地尝试与探索的条件,不失时机地从多角度多侧面入手,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不断拓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如结合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师辅导学生自制七巧板,缝制小沙包,用麦杆编小蛔蛔笼;结合统计图表,比例尺的应用,辅导学生调查,采访全校各班为“希望工程”捐款情况,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测量教室、操场、花坛的占地面积,根据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等。学生在实际中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自主地寻找规律,摸索方法,掌握技巧。在这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钓氛围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可见,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本领,训练思维的敏捷,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尝试创造和成功的喜悦,练就一双灵巧的手,同时也能培养分析事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不断地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份。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情绪就会高涨,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努力探索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使数学真正成为小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