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

2009-03-25 07:20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途径

高 伟

[摘要] 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列入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工程。21世纪的现代化信息社会需要青少年乃至全社会成员都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养 途径

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立足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主要、最简单的途径。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原《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因此,在观念上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培养信息素养;从主要内容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显而易见,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发展。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信息技术老师应通过信息技术课上对因特网的介绍,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网上冲浪,在浩瀚的网海中,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分析信息。

当然,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的知识时更要注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巧设情境,让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例如,在教word时,我有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或者让他们制作自己的简介,或者根据当时的时政大事(如2008奥运)让他们在确定主题的情况下制作电子报刊;在教photoshop时,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案例,我鼓励我的学生大胆的尝试用photoshop处理照片,将自己变成美女帅哥,或描绘自己的白雪公主与黑马王子,“十六岁的花季”为何不允许他们憧憬……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

二、贯穿各个学科领域

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内容的整合,在其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里,信息技术课强调的不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例如,键盘练习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辑;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当然我们更希望出现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匀加速运动时有一个经典实验,有几个学生就将这个实验搬上了课堂,在课上用计算机将数据作了处理,数行结合,一目了然,此时,我惊讶,我欣慰,我们的学生总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邂逅意外;还有学生用几何画板工具画出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加深了对三角函数的理解;还有学生通过上网学习了很多英语的语法知识,众所周知,高中英语的语法在教材中体现得很少,或者说不系统,而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渴望促使他们上网主动地进行查询语法常识。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甚至在不同学科活动中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整合综合实践课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课程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研究性学习为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原有的学科教学,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整合,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它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信息技术的层次性和实践性,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便于循序渐进地、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顾小洁.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3]塞北.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4]黄淑燕.提高信息素养,适应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