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道宏
[摘要]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南通市第四届中小学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感慨颇深。与前几届的“三独”比赛相比,现如今的中学生在独奏、独舞方面的技艺可以说是越来越精湛了,但就独唱来说水平有退步。这也反应了近年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视唱教学和歌唱教学被忽视了。笔者长期在高中任教,联系实践就高中的歌唱模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歌声 快乐 歌唱 合作
高中歌唱的模块教学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也是能够在班级授课制这一体制下利于开展的教学活动。歌唱模块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歌曲的欣赏体验和表现歌声的美为目标,我们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歌唱模块的音乐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的境地,就必须在其中融进美的创造和追求。如果歌唱模块的教学不与美为审美目的,那么它就不能陶冶人的情操。在世界音乐的海洋里,从早期的格利高里圣咏,到现代的流行歌曲,有着许多的优秀歌曲,无论是文学性还是音乐性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把这些好听的、经典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如无伴奏合唱《牧歌》会让学生感受到和声的美以及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的自然美,男声合唱《猎人之歌》会让学生感受到猎人的阳刚气质,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会让学生感受悦耳的女高音以及了解人世间命运的坎坷……让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更加愿意快乐地歌唱。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他们当中大多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懂交往,有些甚至难以融入社会。合唱是一种相互配合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有益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融洽人际关系,使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合作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功能。在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唱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合唱经验外,还应该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和明白合作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合作精神,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主角。“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一切”。合唱技能是创造合唱艺术的手段。而每个人的凝聚力和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是创造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歌唱时要求学生对乐曲的情绪又准确的把握,要有统一的分句,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要协调一致。分声部合唱或合奏时,首先要对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个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的诠释。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整个群体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如果缺少了合作,根本无法表现作品的内涵。教师也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比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效果与配合失误产生的缺憾两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得到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合唱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唱响、唱齐、唱准的问题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那就是对合唱功能的最大浪费,也难以把合唱推向更加深远的境地。合唱演唱不但要“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织体、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合唱最显著的特点—音色整齐,声部协调,情绪一致,表演默契。这说明合唱是追求共性,是一种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艺术。基于合唱教学的这种“合”的独特性,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合唱的这种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共处。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份由衷的赞许,这些都会让他们信心倍增。独唱艺术实践为有歌唱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魅力的平台。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心里压力也大。能够快乐地“想唱就唱”几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歌唱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的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就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对歌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教学《梦中的卓玛》这首歌曲时,有的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来要求演唱,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大胆与自信,说道:“这些同学真勇敢,歌声肯定也不赖。”当有更多的学生上台演唱后,我根据学生的演唱作了一个评价:“他们的歌声很有感情,而且还很有感染力,如果能再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运用再好一点的话,那就更能表现这首歌的意境了。当学生听到我的这番话后,表演的欲望更强烈了,纷纷举起手儿要求上台表演。在我充满鼓励的话语和声乐指导后,学生们的歌唱状态以及情感表达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新《课标》提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完整性,不要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们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歌唱的魅力与美感表现取决于歌唱的情感表现,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与歌曲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我们在歌唱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
在歌唱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孩子自信心,使他们能自信地当众富有表情地歌唱,能够自信地看待生活,通过歌唱使学生们懂得失败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成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境地都应不懈追求的。学生们一旦拥有了这份心境,那么对于将来的一切困难、挑战都能够勇敢得非常自信的面对,他们也会比别人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这也是音乐基础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
歌唱是快乐的,让学生在歌唱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在广阔的声乐世界中探索音乐的真谛,让我们的心灵随着歌声一起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