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私学钩沉

2009-03-25 07:20顾蔚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私学古代

顾蔚菁

[摘要] 私学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传播知识,传衍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然而,私学的发展是曲折的,它时兴时衰,几经废止。研究我国私学发展的轨迹,对我们正确认识私学,理解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私学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 私学 古代 私学发展

一、先秦私学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教育制度的大变革时代,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私学兴起的时代。这次私学兴起于春秋中叶,繁荣于春秋与战国之间,鼎盛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归于衰落。官学衰败是此次私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另外,社会经济繁荣和政治多元化也为私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出于争霸称雄的需要,春秋诸侯竞相招贤纳士,人们竞相为士,私学即应运而兴。春秋末私学主要有:郑国人邓析“学讼”私学,鲁国孔丘儒家私学,与孔丘齐名的有残疾人王骀和少正卯私学。

二、秦汉私学

秦代政策坚持巩固统一和加强法制两个基本原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主张,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禁私学事件,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秦代专门制定了挟书律,禁止人们挟带、收藏《诗》、《书》等书籍,毁灭死的文化载体;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将儒生460余人坑杀于咸阳之西,毁灭活的文化载体。秦时,私学普遍遭禁止,“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汉初由于朝代更替,无形中解除了秦代对私学的禁令;汉初的黄老政治放松了对文化教育的限制,其表现之一是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了挟书律,为汉初文化的繁荣与教育的发展扫除了人为的障碍。汉初政府尚未建立起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官学尚未创立,私学实际上担负起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责任。于是私学便蓬勃地发展起来。汉初私学继先秦百家争鸣之遗风而再度兴盛。首先,是儒学得到恢复和传播;其次,是黄老之学学习者和传授者甚众。

三、魏晋南北朝的私学

魏晋南北朝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阶段。在这种长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魏晋南北朝的官学难以担负起教育发展的社会任务,它也不再能够成为社会的教育中心。与汉代相比,这一时期教育的中心已由官学向私学转移,而私学担负了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责任,从而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又一次“学在四夷”的私学繁荣局面。

魏晋南北朝私学的主要特点有:(1)多元化。从教育内容看有儒家、道家、佛教、科技、史学、艺术等私学。(2)兼容性。有的私学大师或既是儒者又是佛家或道家,更或兼为史学家。(3)灵活性。因其受政府控制较小,其办学自由度比官学更大,其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均较灵活。

四、隋唐私学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和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鼎盛期。尤其是当国家发生政治动荡、战争变化时,官学常常受累而不兴,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履行教化等职能,往往有赖私学。

隋唐私学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科举允许社会普通人士通同赴考,大大刺激了社会的办学积极性。另外,政府出于推崇儒学和教化民众的需要,对社会办学采取支持、鼓励的政策,为私学兴办提供了政策条件,如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诏“许百姓任立私学”。

隋唐书院大体可分为属于启蒙性质的村学,由一般家庭的父母和亲属长辈给予子弟发蒙的家学,隐居读书士人开办的书院及学问广博,造诣精神的学者设学开讲的学者授徒四种形式,以上4种形式的私学在不同层次,从不同方面发挥着教育的作用。隋唐私学具有随和性、灵活性、散在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上具有丰富性,教学形式不拘一格,私学内部管理松散,私学的招生没有身份等级的限制。不过隋唐私学表现出遵循国家文教政策的特点,如唐太宗时颁布的《五经正义》,唐玄宗颁布的《孝经》,唐文宗颁布的《开成石经》等从道德规范和教学内容上影响和控制了私学,另通过科举考试,尤其控制了私学。

五、宋代私学

宋代私学比唐代有较大的发展,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尤其是蒙学遍布城乡。宋代私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宋结束了五代以来的战乱与割据局面,社会稳定,经济恢复,中小地主数量增加,自耕农的生活情况有所改善,教育的对象进一步扩大。(2)宋初政府致力于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无心顾及学校教育,虽设官学,而规模有限,一般士人无求学之所。(3)宋代统治者对私学采取开明态度,只要私学遵守国家政策,不违背伦理纲常,就允许其存在和自由发展。(4)私学比官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具有灵活性,分布广,入学方便等优点。

宋代书院的繁荣是其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书院是高级私学,是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它产生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人才的需要和宣传儒家思想的需要,对书院的发展加以鼓励。北宋的几个大书院,都得到过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宋代书院日益发达。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书院,是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

宋初是书院发展兴盛时期,但未能一直持续下去,至庆历兴学,令州皆立学,有部分地方书院转属官学,官学的经济条件优越,士人为切身利益,转向官学,于是书院便衰落下来,但书院讲学并未停止。以程颢的明道书院和程颐的伊皋书院,对后世颇有影响。

六、辽金元私学

辽代在政治上实行“因俗而治”“番汉分治”,这深刻地影响着辽代的文教政策。辽圣宗时社会较为稳定,儒家教育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统和年间,圣宗把科举制推向全国汉人居住区,几乎年年开科取士。推动人们通过学儒做官,对社会风气由崇武向崇文转变起了积极作用,从而可推断私学的存在与发展。金的学校教育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部分。金的各级各类学校渐次设立。从制度上说,金代地方官学只办到州一级,县一级的学校教育听任各县士庶自愿办理(即私学)。元代的学校教育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部分。它的私学主要包括民间自办的书院和元代农村社会基层组织所办的社学。

七、明代私学

明代是中国封建教育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私学主要有书院、社学、宗学、义学。明初,书院繁荣,著名书院有洙泗、尼山二书院。正德年间,心派代表人物王守仁,湛若水极大推动了书院的发展。万历七年,内阁首府张居正毁天下书院。在社学上,明承元制,在乡村设置社学,具有民办官助的私学性质。宗学是民间同一宗族之内为教育本宗族子弟而立的学校。而义学是由个人投资兴建,或群众集资兴建的学校,程度较低,是中国最早的普及教育的形式之一。

八、清代私学

自清朝建国至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其间,书院的发展因清廷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清初,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清朝统治者怀疑臣民留恋明朝,会利用书院讲学来聚众结社,鼓动反清复明,因此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康熙年间,清廷自感统治地位趋于稳固,对书院逐渐放松限制。雍正年间,清廷积极利用和发展书院,诏令各直省省城,均设立书院,使书院的发展开始走向官学化。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劳凯声.教育法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私学古代
试论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
“六艺”之“五射”新考
中国古代私学管理对当今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