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张建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具有理论基本的描述与解释、规范与引导两种功能外,还会发挥出辩护功能、激励功能、启示功能、教育功能等另外的功能;全面揭示出这些功能对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潜在功能
科学理论是指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理论的功能是指理论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一般认为,理论具有两种最基本的功能:一是描述与解释(describing & interpreting)功能,二是规范与引导功能(normalizing & guiding)。此外,在某些条件和某些情况下,理论有时还可能会发挥除基本功能之外的其他一些功能,这些功能的存在是由客观世界联系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会发挥出除其基本功能之外的其他一些功能,这些功能将不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同时也将对人们在实践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知识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当今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它最突出的功能是描述和解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般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国情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的制度和政策设计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直接规范和引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的最基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受其产生的背景以及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在发挥出以上两个功能的同时,还兼有以下几个功能:
辩护功能
理论的辩护功能是指对某个有争议的事实或事物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批驳和自己对立或不相符的立场、观点,以表明自己正确性的功能。它是基于世界的多元性和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产生的,不同的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同一事实或事物由于在哲学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因素上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进而形成不同或直接对立的理论。对于同一个事实或事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不同的理论存在,理论的辩护功能就会在此基础上产生。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骨架,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危机的背景下形成的。当时,在中国举何种旗帜、走何种发展道路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股来势凶猛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思潮,它们认为中国应该重新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强大的辩护功能,以巨大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上取得的伟大成绩向人们说明:中国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如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容并肯定了其正义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揭示了中国的国情及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问题;在改革开放理论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源泉等等。邓小平说:“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②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强大的理论辩护功能。
激励功能
理论的激励功能是指一个理论由于其内在的逻辑性、说理的透彻性和对客观事实描述的正确性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能使人们在情感上表现出的倾向性和意志上的坚定性的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维、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使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规划和设计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家统一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在理论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说理上具有深刻性、全面性、逻辑严密性、传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点,在实践层面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励了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念。
启示功能
理论的启示功能是指理论描述和解释的客观世界的某个方面对其同类或与其相类似的一类事物和现象所带来的启发和示范功能。理论的启示功能也应当是基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多元性和联系的多样性产生的。
我们注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国家如何发展”的中心展开的,即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以指导国家更好更快发展。“发展”恰恰又是个哲学概念,这就决定了这些用来指导国家发展的理论会对其他“发展主体”的发展带来现实的启示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和发展是世界的总特征,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国家不是唯一的“发展主体”,除了国家需要发展之外,还有个人的发展、企业等组织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组织、国家、人类都是发展的主体,而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除了指导我国这个“国家”的发展之外,还必然会对其它主体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活动除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作为实践主体的人,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既定的起点上来开始自己的实践活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所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根据这个理论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等知识不只是会让我们了解国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会给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人发展带来一些现实的启示。
教育功能
理论的教育功能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对理论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整理、总结使之得以传播和传承并在实践中让受者通过系统学习、现实比较和心理体会等方式影响其认知和情感的功效。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发挥出其教育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程,它是从总体上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是重点向大学生这个群体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为了让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和产生的丰硕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来了解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等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只是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全国人民也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全国人民都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道理。胡锦涛主席在国庆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充分说明了这一理论所发挥出的教育功能。
创造学里面有一个“功能固着”原理,这个原理认为:一个事物可能具有多种功能,一个人如果只注意到事物的常见功能而忽视它的潜在功能的话,就会造成“功能固着”的思维方式,这是影响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现实中我们要善于突破“功能固着”的倾向。全面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应有功能,为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一理论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