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芸
前不久,我尝试上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围绕几首充满了想象的儿童诗(《不用绳子木板钉子来把秋千荡》《叶子的眼睛》《长满鲜花的头》)展开教学。这三首小诗,体现了诗人新颖离奇的想象,散发着不可胜言的灵气。我想在课堂上体现这样几点意图:
一、 让课堂回归教育的原点
我常常想,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思考的结果是,一定在孩子那里。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心灵走向幸福的归宿。我们孜孜以求的,不正应当符合他们的本真和内心的诉求吗?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儿,这是不争的公论。还想补充一句,儿童的语文课不能够没有儿童味儿。
什么是儿童味儿呢?请允许我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它在我心中的感觉:
它应该让孩子袒露赤子之心,明朗的笑声穿透天宇;
它应该让孩子如坐春风,教化熏染“润物细无声”地直抵心灵;
它应该让孩子感到分外亲切,呼吸一般自然地穿梭在文本与生活、自己与作者的精神世界中;
它应该让孩子时时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课堂似乎是一个谜、一串意外、一次探险、一盒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糖果,或者一个还未拆封的玩具……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儿童的梦想。我们应该呵护并探求这样的一条有浓浓儿童味儿的语文课堂之路。
对于我选的几首童诗,我毫不怀疑它们的魔力。那奇异的想象,那风趣、天真、简洁、自然的表达,一定会征服每一个依然葆有童心的成年人,何况儿童?不仅如此,它们简单背后的睿智,清浅深处的含蓄,言有尽而趣无穷的意境,如一块强磁铁,魅力无法阻挡。
我理想中的教学,简单得一如这几首童诗。作为教师的最大作为,我认为就是把它们毫无矫饰、不加累赘地赠给我的孩子们。
二、 让课堂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除了每周一节的情智阅读课(校本课程)外,我的每一天每一节语文课都是这样开场的:在袅袅的上课铃音中(也许还伴着杂沓的脚步声、窃窃的私语声、嘈杂的翻书包声),我走向讲台,开始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句话:“绿树伸到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你能体会得到吗?”学生们渐渐地静下来了,我深信那不是老师的作用,而是文学的魔力。抄写、朗读、交谈、背诵,极为朴素的几个环节,平均一节课花费5-7分钟。令我骄傲的是:我坚持做到了!就在这一个个片段里,时间如金子般珍贵、氛围似宗教般静谧,我让学生浸润在值得体味的文学精品里。
现摘录学生在学习后写下的点滴随感,很大程度上,是这些话语鼓舞着我执著地坚持做下去: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春天是欢呼雀跃的季节,春天还是鸟儿的季节。全班同学与著名诗人泰戈尔一路同行,一起去看那美丽的飞鸟。
——季嘉方
与泰戈尔在一起,我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心也很静。每当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教室里静得出奇。正是这种静,使全班同学都变得纯真可爱。
——张雪然
每天,当老师抄起第一行字时,我并没有立刻取本子,只是仔细盯着黑板,等着下一行字的出现,这是一种享受。“肉体出乎灵魂之际,等待着,静思着,将出现的是什么?是太阳与花儿的对话,还是扣着心扉的问候?静静地,一枝夏花待之绽放。绚烂不再一瞬,而在永恒,留于纸页之间。待之纸枯页黄,却永留心间。”抄完诗句放下笔,平凡的诗句久久令我心动。与泰戈尔同行的日子是平凡的、静谧的、富有哲理的。
——黄卉语
“别人不知道我,我不介意: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珍惜时间: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歌唱,秋天的黄叶,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我也不会再抱着企图,一定以索取回报的心理去帮助别人:那想做好人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敞开着。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段话浇灭了我的妒火……这些美丽隽永的小诗,一点一滴地铺满我们的成长轨迹,不,是人生轨迹。
——陆鹏远
我坚信,这样的课,让学生们呼吸着属于自己的空气。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