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内需 激活写作动机

2009-03-25 04:09周文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课堂

周文军

如何让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呢?我认为必须创设情境,拉动学生内在需求,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从而激活学生的习作动机。

一、 捕捉生活素材,挖掘学生内需

习作的材料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这个源泉不丰富,习作的泉水就不会叮咚作响。虽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见闻景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但生活又是瞬息万变的,闪光的素材要捕捉,否则就会失之交臂,自己还茫然不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眼勤,就是多观察,善于发现小事;手勤,就是经常把看到、听到的见闻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素材积累多了,联想也就丰富了,习作时思路也就更宽广了。

1. 在学校生活中捕捉素材。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也是最有感情的。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如游戏习作《踩影子》《钓瓶子》,比赛习作《左手夹豆比赛》《脚力夹球比赛》《碰蛋比赛》以及表演类习作《看表演猜成语》《我演……》等。我都让学生先痛痛快快地大玩一把,然后下笔成文,让学生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2. 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所以,教师应该动员家长帮助孩子捕捉生活素材,如开展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外出参观游览,然后记录下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3. 在社会生活中拓宽眼界。农村生活就像一座丰富的矿藏,农村的生活素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路边五彩缤纷的花草,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金色谷物、细雨中默默耕耘的农民……城市生活则喧嚣、繁华、绚丽多姿,蕴含着寓意深刻的生活素材,能从多个侧面反映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聆听大众的语言,用眼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二、 培养写作兴趣,激活习作动机

1. “多就少改”,倡导学生习作自我完善。“多就”,就是教师遵从学生原意,注意思路、条理和想象,从整体到细节,紧紧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抓住重点,抓住典型,加强评议的针对性和集中性,不能字词句篇面面俱到。“少改”,就是不要精批细改,要把修改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我修改完善,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多就少改”,不仅促使学生学会修改,更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因为这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让他们逐步摸索掌握写作方法和规律,实现“自能作文”的终极目标。

2. 创设课堂情境,便捷调用已有知识经验。重视习作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不仅包括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而且还包括教师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情感调动和反应。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妙趣横生的生活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习作《感悟亲情》时,让学生课前将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带来,回忆以往幸福的点点滴滴,再以多媒体播放身边的幸福场景,勾起学生的幸福回忆,这些感受都是那么真实、鲜明,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难能可贵!于是,再让学生去写,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笔端。像这样将课堂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学生觉得:习作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3. 搭建展示平台,成功引领习作。学生写作的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习作的态度来判断教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写作时的每一点进步。对优秀习作,要利用不同的阵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看。如推荐班报、校报刊登,在习作园地展览,印发传阅,召开习作评讲会等。还可开展“小作家”评选活动,将好的习作(特别是进步快的),在班上讲评、传阅,并粘贴于“佳作园地”,还可将优秀习作推荐发表。六年级时我将整理的优秀习作进行再修改,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学期末,还自下而上评出班内“明星小作家”。这种做法,既激励了“习作能手”,使其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又对其他学生起到感召辐射作用,激发了他们写好习作的兴趣。

(作者单位: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