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宗琴 李幼平 黄少波
大学不仅是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他们培养能力,展示才华,增强自身潜在价值的广阔舞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社会上的用人观念也在转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而且要看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更集中地体现在其实践能力的高低上?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和表达,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的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作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呢?
一、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的“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具体来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顺利传授高深知识的需要;是养成学生广泛能力的基础,是形成学生广泛能力的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需要”。
2.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科技实践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广泛的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在专业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生成长和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学分、拿文凭,成为某个专业方向或领域的高级人才,更是通过专业学习真正培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专业的素质和能力科学地从事本专业和非本专业领域的自然或社会活动。即:培养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分析问题,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摈弃传统大学教育弊端的必然要求。如:传统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常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适应时代变化的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壮大主要就是靠创新。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契机,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弊端,它改变了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设计和实施也充分体现生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融入社会实践生活。只有这样树立“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育人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也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赢得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大学不同于其他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发展知识,造育人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也提出21世纪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 )、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其中后面三点都同实践能力有关。但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却淡化了智育的实践性,僵化的智育手段也削弱了智育的生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要求。因此,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高校教育,理应从肇始起,就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上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正确发展轨道。
二、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1.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课、计算机操作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内容。大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动手能力培养的错误观念,强化实践意识,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严细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习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自己的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使自己的人才价值不断升值。
2.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所谓第二课堂活动是指课余时间大学生开展的学术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科学研究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我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起步早收效显著,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影响,我校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中获得佳绩。大学新生要在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社会实践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活动。大学生要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4.强化四种意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一要强化参与意识,要积极参加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经受锻炼,要重视实践参与的过程,而不要过分计较实践参与的结果;二要强化创新意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科学无禁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勇于解放思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上下苦功;三要有竞争意识,竞争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压力和动力。俗话说得好:是骡是马牵出来遛遛。大学生要通过各种实践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不怕失败,不怕挫折,永不言败,经受各种磨练和考验,使自己百炼成钢,成为一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四要强化精品意识,无论参加什么实践活动,都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终,扮演成功的角色,力求做到不干则已,干则一定干好干出名堂来,而不要滥竽充数或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三、 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无论是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实施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唤起,都离不开学校的组织和参与;学校更是承担着改进教学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任。学校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还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高校的领导、老师、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能否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上升到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学校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学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重要标准的高度,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贯彻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不能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学生更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与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机结合起来,要确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这种素质教育观要比80年代初从只重视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向重视能力培养的思想转变深刻得多。“它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本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进一步触及教育的根本目的。”
2.大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适应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优良的实践能力。可行的做法是:高校教师的聘任,可保持专兼职合理比例;不必过分注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要聘任一批既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同时也能承担授课任务的“双师型”教师,这些高级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时代的进步、信息的更新、抑或是人们喜好的变化,这些书本上所无法展示的东西,在他们的讲授中能更多、更好、更直观的被反映出来,这就使得学生出来之后少走了许多弯路,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早日胜任工作。
3.高校应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进行课程设置的改进。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新时期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要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为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不仅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且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4.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国外高校一般都很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了许多有益做法。如美国东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采取学习期间把学生派到企业短暂工作(半年或更长时间),使学生有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处于某一具体工程背景下,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分析、处理工程综合问题的锻炼机会。英国的大学则乐于为考上本校打算休学一年的高中毕业生保留学籍,让他们有机会到社会上去闯荡(如:到印度、非洲等地教书、旅游、冒险等),校方的负责人认为,有“休学年”经历的学生,经验更丰富,视野更宽阔,并且更有责任心。剑桥大学就有1/5的大学生有“休学年”的经历。在对传统教育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国内高校也开始了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新形式的努力。有的把往届毕业生请回学校现身说法,有的与社区加强合作,有的积极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所有这些形式,理应为特别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借鉴、吸收。
实践证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大学生四种能力的今天更为必要。当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更新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熊志翔:《广东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4]许建钺主编:《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5]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载于《高等教育研究》,2000.3。
[6]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7]陈 克:《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载于《继续教育研究》,2002.3。
曲宗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李幼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党委。
黄少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