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锋
多媒体与各科教学的整合是近年来一个异常时髦的话题,广大的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观望、怀疑、行动、困惑、反思的过程。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使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流程的教师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现象又引发笔者的一些思考。
案例
笔者曾经执教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问银河》一课。课文没有几个自然段,但是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有鹊桥相会的故事,有航道、灯塔、大鼻子的货船,有银河……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使学生既要学懂,还要学得轻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看,大量的素材学生一看而过。“从哪儿可以看出银河很宽?”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按笔者的要求自由读文思考并画出相应的词句,然后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按课文顺序依次来,等学生回答完后笔者一敲键盘,于是在相关词句的下面出现几个红点。笔者接着加以小结,引导学生去读文品味……
反思:有了多媒体,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发挥
在本案例中,笔者考虑到课堂容量大的因素,积极动脑,收集素材,在课上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本意是好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但是,笔者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笔者完全可以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收集的资料,从而更好地增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课堂的活力也就获得进一步增强。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银河的宽来?学生因为各自的领悟能力有所不同,往往不会按课文顺序来回答。对此教师应有思想准备,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应该少些预设,增加些交互。这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才能得以体现。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种手段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课堂是学生的;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忘记教师只是起组织、指导、引领作用,忘记“教是为了不教”。
任何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在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时,不能抛弃其他手段。相反的,教师要善于汲取其他教学手段的成功经验。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同于教学思想的先进。
正如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所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这句话告诉人们,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现在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普通话讲得很好的教师自己不范读,偏让学生听录音,自己乘机往教案上看几眼;明明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偏要让学生看课件;应该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的,却先让学生看录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内容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停西口学区停西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