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

2009-03-23 10:10张卫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5期
关键词:草庐先帝文言

张卫国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文言文年代久远,脱离了当前生活,好多句子不好理解,导致文言翻译成为文言文学习的难点。文言翻译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一项综合性训练。因此抓好这项工作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译好文言文呢?清代学者认为要做到信、达、雅。“信”即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即译文表意明确,语言流畅,符合现代汉语习惯。“雅”即译文简明、生动、优美,能准确体现原文风格。“信”“达”是基本,“雅”是在“信”“达”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较高要求。用通俗一点话说就是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尽可能将原意准确而优美地表现出来。在实际的文言教学中,学生由于对文言文理解得不好,翻译的句子往往错误百出,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要注意古今词语的差异,不要以今意去翻译,造成误译

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中有个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的“稍稍”,古代一般当时间副词“渐渐”用,有的学生译成现代的意思“稍微”,就与文意相差甚远了。再如,“夸父与日逐走”中“走” 古意为跑,但本句必须翻译成:夸父和太阳赛跑。

要注意不要望文生义,文白夹杂生造词语

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有的学生翻译成:“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贱下,才能陋疏,辱使他降低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来看望我,询征我当今世上的大事,因此我感动激奋,就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这个译文中“贱下”“陋疏”“辱使”“询征”都是生造词,正确的翻译应为“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贱,学识浅陋,竟然不怕自己受辱,降低身份,三次亲自到草庐来看望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因此我感动激奋,就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

要注意文言句子的语序,有时必须改变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译出。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个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有的学生翻译成:“保全自己的性命在乱世之中。”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个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在翻译时要将介词结构提到前面,应翻译成:“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再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属于宾语前置,正确语序应是“有何陋”,所以要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要注意原文的褒贬色彩

原文的褒贬色彩在翻译时应该固守,不能作任意修改和歪曲。如列子的《愚公移山》中的“杂然相许”,有的学生翻译成“七嘴八舌地表示赞成”,犯了褒词贬译的毛病。“杂然”是指愚公一家你一言,我一句地献计献策,异口同声地赞同愚公的移山之计。“七嘴八舌”略带贬义,有损主人公形象。

要注意原文的时代格调

文言翻译不仅要明白易懂,还要尽力避免把现代人的概念强加于古文之中,否则译文就丧失了古文的时代气息。如《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有的学生翻译成“曹刿请求见庄公”。“见”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的动词,但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曹刿想要见庄公,谈何容易!译文看似符合语法,显然不合当时的时代格调。如果改成“请求庄公召见”,就要好多了。

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是比喻的,要翻译成“像……”,或直接译出比喻的本体。是借代的,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以。是委婉说法的,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如将国王或王后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等。古人写文章常用典故,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

注意各类专有名词和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

凡属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可不译。各种领域中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如官场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除”“拜”“迁”等,可按现在的说法译出。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和阳城属于人名和地名,翻译时一般不动,照译就可以。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草庐先帝文言
《中华文苑》作品小辑
听 秋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出师表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出师表》节选
出师表(节选)
“上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