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文
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麻木、感觉迟钝,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1]。
我科从2003~2007年共收治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15例,均为本院骨科或外院术后患者,我科实施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效,护理工作要点如下。
1日常生活护理
1.1卧床休息应卧薄垫硬板床,下地活动时应佩带腰围,避免弯腰拾物动作,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室温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1.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禁食易引起腹胀的食物,预防便秘。
2心理护理
收入我科的患者多是保守治疗失败后采取手术治疗,因此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情绪紧张,担心手术后恢复不好,对康复治疗信心不足,因此,我们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向患者介绍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经过康复训练恢复良好的病例,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配合康复治疗,提高患者训练的信心。
3康复训练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神经根受压、粘连等病变,导致下肢及腰背肌肌力减退,因此我们根据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MMT)评价患者腰背肌及双下肢肌力,根据病人肌力评价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指导病人具体训练[2]。
3.1腰背肌锻炼方法
3.1.1挺胸仰卧位,双肘支撑床面,抬起胸部和肩部。
3.1.2半桥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犹如“半桥”。
3.1.3俯卧撑俯卧位,用双手支撑床面,先将头抬起,然后上身和头部抬起,并使头抬起后伸。
3.1.4飞燕俯卧位,双手和上臂后伸,躯干和下肢都同时用力后伸,两膝伸直,使之成为反弓状。
3.2下肢肌力锻炼法
3.2.1髂腰肌锻炼法平卧位,做直腿抬高,初次由30°开始。
3.2.2臀中肌锻炼法平卧位,做髋关节外展动作。
3.2.3胫前肌锻炼法平卧位,做踝关节背屈动作。
3.2.4股四头肌锻炼法端坐位,做踢腿动作,将膝关节伸展。
3.2.5股二头肌、臀大肌锻炼法俯卧位,髋关节后伸,保持膝关节伸展位。
3.3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根据肌力评定情况决定,肌力0~1级应采取被动运动,肌力2级应采用辅助主动运动,肌力3级应采用抗肢体重力主动运动,肌力4~5级应采用抗阻力运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每组动作做20个左右, 1~2次/d,45 min/次,应科学及时地增减阻力和辅助量,定期评价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并根据肌力调整锻炼方法,运动强度以翌日不留疼痛和疲劳感为宜。
4出院指导
4.1锻炼方法
4.1.1躯干后伸训练患者俯卧位,令患者将上肢及肩离开床面,将腰椎挺起,使胸廓下部离开台面。下肢伸展。双侧膝关节伸展,离开床面。10~20个/次。
4.1.2搭桥训练患者仰卧,双侧下肢屈髋、屈膝,双足全脚掌着床,令患者抬起臀部,动作宜缓慢,臀部尽量抬高,使髋关节充分伸展,膝关节屈曲。
4.1.3腰椎伸张运动患者仰卧位,双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向胸部靠拢,骨盆旋转的同时,腰椎进行伸张运动。
4.2日常生活指导出院后做到3个月内不负重、不弯腰,并佩带腰围,起床后、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加腰肌的协调性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搬重物时,物体要靠近身体,取下蹲屈膝姿势。不能参加过重劳动,防止腰部再次受伤。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加强脊柱的外源性稳定。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围,即每天间断佩带腰围,睡觉、吃饭时取下腰围。出院后仍应卧硬板床,3个月内尽可能多卧床。出院后不要到人拥挤的地方或乘坐公共汽车,以免碰撞、摔伤、扭伤。注意腰部及下肢的保暖、防寒、防潮。
5小结
LBP国际调查报告显示,LBP在美国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位,在我国,患病率为11.5%,居骨科就诊患者的首位,本病虽不致命,但常引起患者腰部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而其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解除症状、祛除病因,重要的是尽可能恢复运动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能力。因此,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功能恢复,骨科手术往往只能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康复治疗,特别是功能锻炼才能实现功能的最大恢复,使临床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康复护理在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上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白跃红.下腰痛临床与康复.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163,303
2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86
(收稿日期: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