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提问

2009-03-23 10:10刘连英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天堂情景创设

刘连英

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值得我们再三斟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提问发挥有效作用,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对此,我颇有感触,现在谈谈一己之见。

1. 改变方式,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提问,总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被动性,缺乏学习的乐趣和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使问题带有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爱听爱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是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发出的感慨,那么作者第一次来这里,为什么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呢?是不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或者巴金爷爷观察得不够仔细呢?刚说完,孩子们就哄堂大笑,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由于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时间不同,所以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创设这样的问题,我只改变了传统的提问方式,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和美的教育。

2. 以问引问,挖掘意识“疑问是创造之源”,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积极提问。人们常说:“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产生一个问题。”给学生提供问题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除了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外,还尽量做到以问引问、挖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提问的欲望。例如,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孩子们,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然而有这样一位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窃读记》,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孩子们思考后不免质疑: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她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窃读快乐吗?……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赶紧因势利导: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找寻明确的答案吧!这样设计,老师一个简单的引疑,带出了学生一连串的问题,这样,必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激发孩子们探究知识的热情。

3. 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提问的欲望。因为情景教学把形、情、境、理等熔于一炉,起着提示形象,陶冶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引起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若见其人”、“如闻其声”等亲身感受。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由我配乐范读课文的开头部分,学生在低沉、委婉的哀乐声中,聆听着老师缓慢、沉痛的范读,在这浓烈的悲哀气氛中,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心理上已成为送别行列中的一员,心中升腾起对总理的沉痛哀悼和无限热爱之情。学生在课堂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学生不禁要问。总理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人呢?为什么男女老少都来告别呢?……

4. 鼓励质疑,树立信心 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巧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提问的欲望。接着,我就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尽管他们的问题有时不着边际,存在偏差,甚至难以作答,我仍然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启发并适时矫正,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并对他们的提问能力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尊重并思考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有勇于自我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品尝到成长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学生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的自由天地,真正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师生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意见,探讨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进一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探讨新的可行方法。

收稿日期:2008-12-09

猜你喜欢
天堂情景创设
创设未来
天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天堂何在
天堂的眼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