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超
摘要: 本文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必然性 存在问题 展望
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进入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应用,已经改变了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并推动着人们生活、学习和生存方式的演化。信息化也同样在教育领域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触动和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意味着中国传统教育走向终结和新教育形态的逐步形成。
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
1.1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本世纪,如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知识经济将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及知识的创新,其竞争的实质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竞争,也就直接反映在教育的竞争上。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国情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加快在教学领域普及信息技术的步伐,尽快实现教育信息化。
1.2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张,使得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开拓了教育时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改变了学习的模式,同时还引起当前教育系统的资源优化重组和社会教育信息资源的重新分配,致使教育必然面临信息化的结局。
1.3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信息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化教育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结构和模式的改革,加快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能够全方位培养新型人才,在诸多方面提供给受教育者最新的知识点。面对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社会信息化能够解决在教学管理、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矛盾。
1.4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在迈向信息化社会的二十一世纪,学生不断对获取新知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迅速地获取大量信息、高效率地筛选有价值信息、准确地鉴别真伪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基本任务。学生信息素质已成为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人才自身发展进程的要求。
2.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建设难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技术上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教学上讲教材多媒体、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教育信息化为全新教育形态的最终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进行教学最优化的设计,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看,相当部分的教师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自己和改变学生,同时,教师还难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尽管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多数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了电子讲稿,形式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学生的意见也很多。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高校网站的教学功能较为薄弱
教育信息化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不仅用于学校行政管理,用于教师备课及查阅资料,更多地应该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包括教师培训,学生的考试、录取,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将通过Internet来进行。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在教育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可为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教育薄弱地区和边缘人群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适宜的教育课程,以缓解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但是,目前高校在校园网站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其管理性功能的建设,而忽略了其服务功能,在发展上,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3.展望
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有利于我国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使受教育者具有利用网络信息和功能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我国在新世纪实现人才战略目标,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信息化将对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高校都要不断学习和改进,从而为中国教育信息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颖.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2-24.
[2]许洋,张迪帆,杨洪敏,郑雪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大学新生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4:40-43.
[3]于丰,杨小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J].中国建设教育,2008,2:34-36.
[4]缪宁陵,宋建军.中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60-62.
[5]于丰,刘翠.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