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2009-03-20 07:14胡建萍
考试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李 陬 胡建萍

摘要: 在母体学校的光环减弱之后,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的问题、因材施教的问题、办学特色的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只有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亮出特色,才是独立学院的出路的结论。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因材施教 办学特色

一、培养目标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培养的是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从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来看,这些学生往往基础较弱,做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不太现实,但是他们好动,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所以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最恰当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不要其学生作出理论水平上的创新,但求他们会用、能用、活用理论。简单地说,他们可以不会公式的理论推导,但是要知道这个公式用在哪里,怎么用。

浙江省目前共有包括浙大城市学院、浙工大之江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等在内的20所独立学院,累计近20万在校生。这些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关系大多是千丝万缕的,几乎照搬照抄母校的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甚至连培养目标与母校也相差无几,显然这是不合适的。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不是应用型人才,而是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很多,而且效益都不错,用工需求量也大。学校为地方输送人才,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专业要对口,知识体系要适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母体学校”的光环减弱之后,独立学院应自我发展,自我革新。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我院以立足浙江、适应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为宗旨,充分利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品牌、声誉和优质资源,使专业布局和结构符合定位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2007级的本科培养计划原则意见中明确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与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能够适应为浙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因材施教的问题

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对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其含义与古代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进取心不强,不够勤奋;(2)个性较强;(3)社会活动能力强,但自信心不足,行为上缺少自我约束力。根据这些特点,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潜力。针对学生文化基础的问题,在专业理论教学应以“够用、管用、实用”为原则,用改革的精神努力搭建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通识,而不侧重于精深;学生的专业素养侧重于适用,而不侧重于前沿;学生的技术方法侧重于实用,而不侧重于理论。针对学生个性问题,应千方百计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业成功产生向往,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针对学生自我行为约束的问题,应强化制度管理,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仍以我院为例,我院通过开设业余时间的补习班,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高中阶段的一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防止产生松懈和厌学的情绪;通过开展有特色的班团学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采取新生晚自修制度(周日—周四)、辅导员值日制度、熄灯制度等考勤制度,改善学生在学习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情况。我院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方针,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工作,成效明显。

三、办学特色的问题

在“母体学校”的光环减弱之后,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将直面社会的挑选和考验。拿着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去求职,用人单位会认可吗?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很担心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定能在社会用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在众多的应用型人才中,如何能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是特色。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出路在于提高质量,亮出特色。

特色是在不断的建设、创新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特色是一个品牌,它可能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不断地摸索和前进中才能得到提炼和总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学校要“不拘一格育人才”,要有适合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评价体系等。有了这些,就有了特色。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学校应当在自己的位置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学校,而作为独立学院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母体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设置上既结合了地方经济特色,又充分利用了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使得学院的生源好,毕业生就业也好。我院每年的“2+2”考试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是我院的又一个显著特色。对于“2+2”考试这样一个改变身份的机会,每个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渴望抓住,我院投入很大的精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梦想。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科研带动学风,又是一个“金字招牌”。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如,2007年、2008年国际(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各获国际二等奖1项,2007年“索尼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省三等奖2项。

四、结语

独立学院失去母体的光环是必然的,走出母体的光环也是必然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深刻地研究,它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独立学院应根据社会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的条件,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因材施教,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会金,王智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2):91-93.

[2]黄梅芳.新世纪我国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167:151-153.

[3]张振中,刘琳,马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82-84.

[4]胡明,俞学明.高校因材施教问题探悉[EB/OL].http://www.bjpeu.edu.cn/news/gjzx/18018.htm.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